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CABERNET SAUVIGNON

如果從釀酒葡萄的品質來看

赤霞珠葡萄就猶如得到了上帝的偏愛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赤霞珠標誌性的特徵是顆粒較小

葡萄籽與葡萄肉之比較高(約為1/12)

皮厚,顏色呈深藍色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較小的顆粒,讓顆粒的距離更大

足夠厚的葡萄皮更是一道天生的“防衛”

這使得赤霞珠的生長更為容易

同時擁有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因其葡萄籽特別多餘皮厚的特點

所釀製的葡萄酒單寧含量高、酒色深濃

這使其有著不俗的口感

並有著傑出的陳年能力

潛力上佳

吃苦耐勞

彷彿造物主在創造它時都額外偏心

卻竟然是人類無意間產生的“混血兒”

混血王子的誕生

赤霞珠葡萄的英文名為

Cabernet Sauvignon

對葡萄品種有一定認識的愛好者

看到這裡,估計心裡有兩個名詞便躍然而出

Cabernet Franc&Sauvignon Blanc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這場美麗的意外據說發生在17世紀

兩種葡萄在波爾多的某個莊園裡意外邂逅

留下了這麼一位在日後被稱為

“釀酒葡萄之王”的愛情結晶

//

就像很多西方的玄幻電影一樣

這位“混血王子”在起初一直默默無聞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直到18世紀,曾經的木桐莊莊主

布萊·凱特男爵(Baron Hector Brane)

發現了赤霞珠葡萄的優異品質

便開始與他的鄰居

達瑪雅克酒莊的莊主

阿曼德·達瑪雅克(Armand d’Armailhacq)

大力推廣赤霞珠葡萄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這兩位莊主就像電影中輔佐大臣

在芸芸眾生之中,找到了“真命天子”

隨後一路披荊斬棘,直達王座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從此,“混血王子”稱王於

波爾多左岸

成為這裡的第一大釀酒葡萄品種

像波爾多的經典混釀配方便是

赤霞珠、梅洛與品麗珠

其大多數情況,赤霞珠的佔比是最高的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甚至於有的人認為,在一定程度上

赤霞珠的出現和種植改變了酒莊評級的格局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就像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

他對波爾多的葡萄酒情有獨鍾

而他也曾經說過

“拉菲、拉圖、木桐等酒莊

之所以被評為一級莊

赤霞珠葡萄功不可沒

走向世界

於法國波爾多登基的赤霞珠

其“野心”並不僅限於波爾多一地

很快他便走向了世界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在19-20世紀間

赤霞珠葡萄的足跡踏遍了整個地球

從一開始的意大利、西班牙

到後來的美國、智利、澳洲

這簡直比當年的拿破崙還要“拿破崙”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直到2017年底,縱觀五大洲

每一處地方都種植著赤霞珠葡萄

其全球種植面積高達34.1萬公頃

佔全球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75%

遠超第二名佔比12%的梅洛葡萄

入鄉隨俗,各有風采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中國有句古話

“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

忽略這句古語深層的諷刺語意

它說明的其實就是風土對於作物的影響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而赤霞珠這一品種,可謂是“絲毫不挑”

它既能忠實地反映當地風土氣候

又不會極端到“從橘到枳” 般讓人難堪

相反,它反而有一種“隨遇而安”的精彩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遍佈全世界的赤霞珠葡萄

在不同的土地上也展現著不一樣的特質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意大利的托斯卡納

赤霞珠表現出強壯的酒體和優秀的酸度

而在美國的納帕谷

赤霞珠葡萄酒則會顯得豐滿而甜美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離中國更近,跟波爾多相隔半個地球的澳洲

也有著150年的赤霞珠種植歷史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

赤霞珠和赤霞珠-西拉混釀葡萄酒

一直是澳洲葡萄酒市場的寵兒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與意大利和美國又不太相同

澳洲出產的赤霞珠

有著豐富的新鮮果味,體態飽滿,入口柔順

跟居住在南澳的人們一樣

簡單而率真,生活樸實卻又多姿多彩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薦 酒

君葉RL618乾紅葡萄酒

這瓶產自南澳的赤霞珠葡萄酒

將這裡的陽光和率真表現得淋漓盡致

成熟而飽滿的黑李子香氣在啟瓶不久後

就迫不及待的逸出瓶口

入口柔順香甜,酒體飽滿

混血王子的登基——赤霞珠葡萄的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