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自從去過江南,我就喜歡上了一碗鹹肉菜飯。

熱氣騰騰的一鍋裡,米粒兒和青菜碎兒鹹肉丁兒交融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相親相愛著,米粒兒是晶瑩白潔的,青菜碎兒青翠欲滴的,最誘人的是鹹肉丁兒,肥肉鮮白,瘦肉卻是嫣紅色兒,盛一碗,在一束暖冬的陽光下,就是一幅煙火人家的畫兒。

還未入口,香氣便盈了鼻,在升騰的熱氣裡,讓人垂涎欲滴,舀一勺,細細品來,飽滿的米粒兒,糯滑香甜,吸足了鹹肉中肥肉汪出的油脂,油潤的香,偏偏又染上了青菜碎的一縷清香,油香和清甜便盈滿了口,再一口,鹹肉粒兒便在唇齒間閃爍,肥肉丁肥腴卻似乎細抿即融了,而瘦肉丁是細嫩軟香的,再吃,菜葉碎兒的清鮮就來了,菜梗兒是脆脆的而菜葉兒是軟糯的,於是大口咀嚼,米香菜香肉香混合起來的香,彼此纏繞,香滿了口,就像春風化雨,湧上心頭。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這碗鹹肉菜飯,是屬於江南的冬的。

當北風吹進臘月,江南人照例是要醃漬鹹貨的,最少不了的,是一條鹹香的鹹肉。用一把粗鹽粒兒,把一條肥肥的鮮肉揉搓的渾身酥軟,然後在冬日清冷的陽光,在冬日寒冽的風裡,掛在簷下掛在樹梢掛在竹枝,剩下的交給時間,交給陽光,交給風,交給自然。讓它們在風裡在陽光下,慢慢沉澱,於是,年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

而這個季節的青菜也最是好吃,寒風吹過,白霜覆地,菜地裡霜打過的青菜也軟塌耷拉垂頭喪氣了,雖然沒有了昔日的光鮮,但實在是好吃得很,草木經霜,而歷歲月之洗練,“翠葉中飽白玉肪,嚴冬冰雪亦甘香”這句詩雖然說的是白菜,但很多蔬菜都是要待到霜打過後,澱粉類的物質轉化成糖類,肥美的菜梗才能肥厚回甘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經過風吹霜打過的青菜怎麼夠清甜?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有了鹹肉,有了青菜,一鍋江南人最家常最溫暖的鹹肉菜飯就在家裡的灶房,在炊煙裊裊裡開始燒了。

被陽光和風還有時間沉澱的鹹肉,從屋簷下摘下,切去變成琥珀色的外表,就露出了鮮白晶亮的肥肉,和嫣紅細柔的瘦肉,一股鹹香也就撲鼻而來了。揮利刃,切成粗粗的條,再橫過刀,切出碎碎的肉丁兒,刀飛舞著,紅的白的肉丁兒,就散落了一案。

青菜呢,江南人認為一種叫矮腳青的油菜最好,這菜呀葉肥肉厚,吃起來呢又甜又糯,與鹹肉才是絕配。把霜打過的青菜剝去老葉兒,在清水裡洗淨,瀝乾,細細的切成碎末。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就起灶,鍋裡放入一大勺豬油,用豬油才夠香呀,油微熱了,把肥的鹹肉丁先下去,肉丁在油中滋滋地煸著,汪出一泓油脂,再把瘦的鹹肉丁下鍋,炒一會兒肉微微縮了,就把青菜碎放入,先下的是菜梗,後下的是菜葉兒,煸炒,撒一點兒白胡椒粉,提提味,來一撮白砂糖提提鮮,菜微微斷生就好了。

提前泡在飯鍋裡的米粒兒,在水中變得圓潤起來,把炒過的鹹肉丁兒青菜丁兒,倒到米飯鍋裡,添一瓢水,沒過米粒兒二指就好了。生起火來,慢慢的煮,慢慢的燜,要燜得鹹肉裡的油脂,和青菜的味兒一起融到米飯裡,米飯被油脂滋潤的晶瑩鮮亮,油潤舒展,肥鹹肉白瑩半透明,瘦鹹肉嫣紅油亮,青菜碎卻是綠油油的,這白綠紅相間,讓人歡喜。飯自無言,卻早已口水氾濫,於是,剩下的就是喜悅大嚼的聲音。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吃著這香噴噴的鹹肉菜飯,看著這如春色般的顏色,突然想起了李清照的一首叫《如夢令》的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我覺得該改一下呀。

“昨夜雪疏風驟,濃睡不消鄉愁。興起下庖廚,鹹肉菜飯燜透。吃否?吃否?最是綠肥紅瘦”

(菜譜呢,詳細的做法。偷個懶。明天寫。)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吃否,吃否,一碗鹹肉菜飯的綠肥紅瘦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