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不吃什麼?

中國人不吃什麼?

中國人不吃什麼?

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吃東西的吃有無數種表達——比如說

“China吃哪”

中國人不吃什麼?

China 吃哪

中國大概是世界上食譜最廣的民族了。

↓↓↓

“廣東人吃福建人”的梗,網友們百說不厭。

中國人不吃什麼?

廣東人吃福建人

這個梗來源於17年春節網上曬紅包熱潮。江湖上傳說廣東人紅包錢不過百,再者傳聞中廣東人什麼都吃,於是當一個福建人準備調侃他的廣東朋友紅包少時,廣東朋友猝不及防地點亮關鍵詞:廣東人愛吃福建人。

據前兩年的一則報道,日本校服漲價,因為中國人火鍋吃太多?!

中國人不吃什麼?

中國人吃火鍋導致日本校服漲價

最先報道這一新聞的日本第二大報《朝日新聞》邏輯是這樣的——愛吃火鍋的中國人“爆食”羊肉→→導致進口羊肉量急劇增加→→中國羊肉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農戶因此改賣肉羊而非產毛用的羊→→作為日本學生校服材料來源的毛用羊減少→→日本校服因此漲價。

Emmmmm~~~~~漂洋過海的飛來橫鍋啊!

前兩年山東蝗蟲過境,一場本有可能氾濫的蝗災,被各界聯手遏制,其中吃貨可是大大出了一份力。

號稱 " 齊魯美食 " 的油炸蝗蟲,一袋 100g 的就十幾塊錢,據嘗過的人說“味道堪比小龍蝦”,還有人說能吃出雞肉味。

中國人不吃什麼?

油炸螞蚱

更別提夏季網紅美味小龍蝦,作為入侵物種,從氾濫被吃到需要人工養殖。

中國人不吃什麼?

夏季網紅小龍蝦

天上飛的,陸上走的,水裡遊的……蛇、蠍子、蜈蚣、老鼠也不能放過,百毒不侵說的就是我們了!

能吃的都要嘗一嘗!那些不能吃的則成了中藥,然後想辦法嘗一嘗!

明朝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大熊貓稱為“貘”,說把拿貘皮做睡墊,可防寒溼、驅瘟疫、避邪氣;貘膏(熊貓肉)可穿透肌膚、防治癰腫。

中國人不吃什麼?

胖達君

古代可沒有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說法,除了進獻給皇帝的“祥瑞”和打不過捉不到的,大概都能嚐嚐。

眾所周知大熊貓的主要聚集地在四川,但大熊貓化石最多的地方卻在雲貴高原。在貴州和雲南的人類遺址中,出土的熊貓化石以零散的骨頭居多,少有完整的個體。

而大熊貓並非人類早期大量馴養的動物。當時大熊貓的骨頭體積較小,也不能作為製作工具的原料。人類遺址中出現那麼多熊貓碎骨,只有一種可能——

雲貴高原上免於天災的遠古大熊貓們,幾乎都被古人吃掉啦!

中國人不吃什麼?

胖達君

如今在無數鏟屎官頭上“作威作福”的貓主子,曾經在在食譜裡。《補缺肘後方》中有:“治瘰癧有核,膿血出者:貓狸一物,料理作羹,如食法,空心進之。”

中國人不吃什麼?

圖:貓日

有人推測,貓之所以沒有像豬牛羊一樣成為供食用的肉畜,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

1.體型小,生長速度慢,飼料轉化率低

2.行動靈活,不方便圈養

3.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期,沒有科學有效的防治手段,防鼠害主要靠貓

4.肉酸 (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中國人雜食的飲食習慣由來已久。

中國著名的民間神之一,鍾馗,後來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他的主要功能除了捉鬼,還有吃鬼。通常認為,鬼惡,鍾馗吃鬼,更惡,所以鍾馗就是大善,因此民間家家戶戶掛著鍾馗畫像辟邪。

中國人不吃什麼?

鍾馗吃鬼

華夏傳說中,龍的第五子饕餮吃萬物,“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左傳》)。

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面臨嚴重的自然災害,觀音土也成了“糧食”。

除了上面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吃法”,還有很多獵奇的吃的方式:

什麼仰望星空、鯡魚罐頭、白花蛇草水都是小菜一碟!

中國人不吃什麼?

圖片慎查

紫河車、生吞蛇膽、三吱兒、螞蟻酒之類才是真絕色……

鑑於圖片殺傷力比較大就不放了。

除此之外,中國人連自己都吃啊!

想想小時候,有幾個人沒有啃過自己的手指頭?

又有幾個人沒有咬過嘴唇起的幹皮?(據大家稱口感還行,有嚼勁、韌性足)

那麼,回到我們題目中的問題:中國人不吃什麼?

——有句俗話也許能給我們回答:“兩腳的爺孃不吃,四腳的眠床不吃”。


最後:

一個猜想,不一定對:遠古物種滅絕其實是被同時期相對強大的生物吃光了。

中國人不吃什麼?

hhhhh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鄭重感謝圖片原作者。文內僅做分享交流,不做商用。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