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家常土豆燉豆角,簡單美味又下飯!

人的一生中最難忘的也就是故鄉與親情。故鄉,或許就在味蕾上。正如古清生在他的散文《味蕾上的故鄉》中所寫:

“味覺是故鄉的,故鄉是一種酶,在人生的成長曆程中,那初始的品味,將成為一生中最快樂的品味。”

有一種味道終生難忘,那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隨著時間的消逝,那味道會越來越讓你魂牽夢繞,那些往事隨風飄去時,味道卻永遠的留在心底。不論吃過了多少山珍海味,內心深處最愛的還是媽媽的家常味道。

媽媽的味道:家常土豆燉豆角,簡單美味又下飯!

土豆燉豆角可以說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搭配,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以吃得到,新鮮的豆角,軟糯的土豆,加上豬肥肉炸出來的豬大油。雖然今天看起來樸素的有點寒磣了,但在小時候這已經算是華麗的菜了。清苦的日子只是牆頭籬笆下摘一把豆角,豬大油加鹽燉的爛爛的,老家人叫烀豆角子,能吃辣的人家一定要加些青辣椒提味,家裡稍微奢侈點的加上粉條,就這樣辣香鹹的看起來都有點發烏的一鍋是多少人的美味啊。

然而多年來,無論我去了多少地方,吃過多少豪宴,吃過多少美食,卻始終忘不了母親那平價的、容易接近的、讓人敞開心扉的豆角。那種讓人可以有家的感覺、安心的感覺,不為嘴裡的油、鹽、味精和蒜味而慚愧,不去追求那些讓世人羨慕的大餐,就是一大口油油的豆角,配上油潤的大米飯,吃得舒服,吃得滿嘴油亮,吃得滿臉是淚。記憶中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美味。想來最懷念的,不是那碗豆角燉土豆,而是菜裡的少年時代,是心中唯一對親情的思念。

媽媽的味道:家常土豆燉豆角,簡單美味又下飯!

土豆燉豆角這道菜,對於生活在北方的人來說,是很熟悉的。土豆燉豆角的材料簡單,做法也簡單。土豆、豆角,再放上一點五花肉,燉上一大鍋,再一人來倆饅頭,一家人圍著鍋就能吃的美美的。豆角是北方的叫法兒,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季豆,富含卵白質及多種蛋白質,經常吃豆角,可以健胃消食、促進食慾。土豆能寬腸通便,豆角富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夏天多吃一些豆角有消暑,清口的作用。常吃這道菜可以起到抗癌的作用。雖然都是最樸實的食材,營養卻十分豐富,看看那些靠這燉菜滋養起來的北方人就知道了,個個高大挺拔。雖然現在可以吃的食材越來越豐富,有的甚至我們連名字都叫不出,雖然我也喜歡嘗試各種新奇的做法和吃法,但還是時不時喜歡做些最家常、最原始的味道,那種最接地氣的滋味,才是居家過日子的滋味。

以前家裡用的是地鍋,燉這個菜的時候,可以燉一大鍋,不僅僅有土豆、豆角、五花肉,還可以放點別的食材。出鍋的時候是用小盆裝的,冒尖的一盆菜,放在桌子中間,一家老小都吃的美美的,不過也不是常吃的,畢竟那會兒肉還是挺貴的!但那個時代,五花肉比瘦肉要便宜,不像現在,好的五花肉都要貴出好多!土豆和豆角都是這個季節收穫的的食材,如果不排斥肉的話,建議最好放點肉進去一起燉,尤其是肥瘦相宜的五花肉,菜的味道絕對會更好。土豆和豆角都比較適合久燉,這道菜用五花肉做出來最香,一個小時小火慢燉,肉香味混入土豆和豆角中,味道好極了。

媽媽的味道:家常土豆燉豆角,簡單美味又下飯!

主料:豆角400克、土豆100克、五花肉200克

調料:鹽2克,醬油2勺,水適量,薑片少許,大料2粒,蔥花適量,食用油少許

做法:

1、土豆洗淨,滾刀切塊;豆角洗淨去頭尾、去老筋、用手掰成段;肉用涼水洗2-3次,洗淨血水後切塊。

2、五花肉冷水下鍋,煮開後撇去血沫,撈出備用,煮肉的湯備用。

3、鍋中加少許油,燒熱後,放入土豆塊;小火煎至土豆塊微微泛黃且有些透明,盛出待用。

4、另起鍋,加少許油,待5成熱下薑片,蔥花,大料小火煸出香味後,放入焯過水的五花肉;炒至五花肉變色、出油後先撥在一邊,倒入豆角,豆角要儘量在鍋裡攤開,使其均勻受熱。

5、待所有豆角都被炒成翠綠,就把豆角往鍋的四周趕,露出鍋中間,倒入已經煎好的土豆(土豆放得太早會沾鍋),繼續中火翻炒均勻後加入鹽、醬油翻炒上色。

6、把煮肉的湯倒進鍋裡,肉湯沒過所有食材的三分之二左右(湯儘量一次加夠,這樣做出來更香),中小火慢燉至豆角變色成熟。這期間一定不要翻鍋裡的菜,讓它自己燉開才好。

7、待水燉的差不多了,掀蓋轉大火收汁,關火, 香噴噴的土豆豆角燉五花肉就可以上桌了,這麼一大碗,很快就被消滅光了!標準的下飯菜!

媽媽的味道:家常土豆燉豆角,簡單美味又下飯!

小貼士:

1、土豆燉豆角這道菜適合選用稍微老點的豆角,因為老豆角燉菜更好吃,嫩豆角一燉就爛了。

2、我一般用煮肉的湯去掉血沫後,靜置後取清湯放鍋裡燉肉,也可以換成熱的白開水。

3、土豆先煎一下,再與其他食材一起燉,由於土豆提前煎過,可相應縮短燉至時間,這樣燉出的土豆綿而不爛,非常好吃。

4、儘量將豆角炒到全部變綠後再加水,這樣既可保證食材在短時間內全部入味,又有利於提升菜品外觀的可欣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