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下飯」

十里洋場富裕,讓上海人懂得吃、講究吃,即便是盆頭小菜也不馬虎。要論江浙一帶的“開胃菜”,少數數也有30多種。今朝阿拉要講的,不僅是“下飯”,而且是“下飯”當中,上海人最歡喜“過飯”的小菜——有了它們,起碼飯好多吃兩碗!

紅燒肉

紅燒肉,特別是外婆的紅燒肉,一定是要首推的“下飯”。

上海人的“下饭”

上海人做紅燒菜的統一特徵,是“一手醬油瓶,一手糖罐頭”——紅燒肉,這道著名的本幫菜,就充分體現了“濃油、赤醬、口感甜”的特點。一碗紅燒肉端上來,肉色外表發黑發亮,可是食用時又不會覺得油膩。

上海人的“下饭”
上海人的“下饭”

和肉燒在一起的食料,上海人叫“和頭”,最常見和紅燒肉一起燒的,就是百葉結——上海話裡有一句,“烏搞百葉結”非常形象生動,意思就是“瞎搞,搗亂”。

通常,燒到後來,大家吃的儕是百葉結,而不是紅燒肉了,為啥?肉的味道全部被百葉結吸走咧!紅燒肉的汁,入百葉結的味,搗搗飯,真是嗲——三高的朋友,儂就省省伐,跟我一樣吃泡飯算了!

腐乳肉

還有一種肉,也是下飯的好菜:腐乳肉。

上海人的“下饭”

腐乳肉也是我最歡喜的小菜,汆燙後的帶皮五花肉,加腐乳燒入味,呈現出鮮嫩欲滴的暗紅色澤,拌拌飯吃,正正好好;放涼之後,豬皮顯得更彈、更Q、更有勁,但肉質卻不幹柴,吸附了鹹中帶甘的腐乳滋味,光迭額一道,就可配整碗白飯!

八寶辣醬

上海人有一種“不辣的辣醬”,到今朝,依然是很多老上海必點的下飯,這就是“八寶辣醬”。

上海人的“下饭”

八寶辣醬是由炒辣醬改良而來的,後者是個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飯攤上供應,由於色深味濃,很適宜下飯。

在上世紀40年代,九江路上的“同龢館”廚師們參照上海本地菜“全家福”的烹製法,在炒好的辣醬上澆上一個蝦仁“帽子”,又對炒辣醬的原料進行了調整充實,用蝦仁、雞肉、鴨肫、豬腿肉、肚子、開洋、香菇、筍片等八樣主要原料烹製,故稱它為“八寶辣醬”。

上海人的“下饭”

響油鱔糊

講到本幫菜,這道“下飯”不能錯過,“響油鱔糊”!

上海人的“下饭”

上海人歡喜吃黃鱔,尤其是響油鱔糊,去本幫飯店必要點這一道菜。泛著油光,肥鱔盤踞的白瓷盆上桌後,服務員還必要將一勺滾油往鱔糊上澆一下,瞬間燙得蔥花吱吱作響,四周則瀰漫出美好的油脂香和胡椒粉的味道。

黃鱔最肥美的時節是立秋,剛好是小暑至白露中間那一段,也就是八月末。那段時間天氣微微轉涼,卻又暑氣未消,正是水銀計起落不定之時,對愛吃黃鱔的人來說真是大福音。

鰻鯗

上海人的“下饭”

“下飯”是寧波人發明的,寧波人的下飯,對上海人的“小菜”影響甚深。龍頭烤、墨魚大烤、臭冬瓜、臭乳腐、莧菜梗、黴千張等等,至今是上海寧波人家裡的“下飯”必備。

其中,鰻鯗應屬上等“下飯”之一。

上海人的“下饭”

“上海寧波人”的年夜飯上,一定不會少了這道菜,鰻鯗。不少家裡的長輩還一定會說,鰻鯗只有被西北風吹過,才有獨特的、鮮香交織的味道。不需任何調味,吃之前,上鍋蒸一下,再手撕成條,鮮味渾然天成。

鹹菜墨魚

上海人的“下饭”

講到鹹味,鹹菜一定能算是上海人最喜好“下飯”之一,不僅鹹菜本身,上海人還能變化出各種各樣的鹹菜搭配來,鹹菜墨魚、鹹菜肉絲、鹹菜炒毛豆、樣樣都是下飯的好搭配!

鹹菜百葉包

鹹菜百葉包的搭配,估計也就在江浙一帶能吃到。

上海人的“下饭”

鹹菜清香,百葉軟嫩滑口,尤其是天氣漸熱之際品嚐,感覺格外爽口。

一般上海人都是取一張百葉鋪平,把肉醬餡料按長條形鋪在百葉上,兩頭折起做成類似春捲樣長條型的。此係家常菜。經濟實惠,富有營養,百葉軟嫩,餡料鮮香多汁,是下飯的好菜。

暴醃帶魚

上海人喜歡吃泡飯,“暴醃帶魚”下飯,是干與溼、金黃與瑩白、葷腥與清淡、鹹鮮脆香嫩與淡至無味的佳餚,使家常泡飯變得有滋有味。

上海人的“下饭”

暴醃帶魚鹹而幹,久放不餿。於是,老底子夏天的黃昏,從在街上邊乘涼邊吃飯的人家碗中,常見暴醃帶魚的身影。喝酒的,也將暴醃帶魚當佐酒之物,一手端著酒杯,一手捏著一塊暴醃帶魚,喝一口酒,“啄”下暴醃帶魚。“啄”完了魚肉,再將骨頭放在嘴裡吮吮——帶魚的鮮味,在油煎中滲透進了骨頭裡。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上海人的“下饭”
上海人的“下饭”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