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牽掛許久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開播,然而,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種種原因使得這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紀錄片沒能延續前兩部給觀眾們帶來的對食物的渴望和延續,以至於很多人現在一提起《舌尖3》,就是一副嫌棄的表情。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就在人們還停留在對《舌尖3》的嫌棄中時,吊打《舌尖3》的美食紀錄片上映了,它就是——《不中看的美食》,豆瓣評分8.8分。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紀錄片一共8集,每集一個主題。每集選用一種食物為主角,來講述它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後的歷史文化。

和《舌尖》系列這樣的中式美食紀錄片的風格不同,這部美國紀錄片則完全立足於那些生活裡最日常的食物。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導演沒有將鏡頭停留在那些做工精美或者是由珍貴食材所做成的美食麵前,而是把鏡頭對準了許多美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

也就是,所謂的不中看的美食。比如:披薩、玉米捲餅、小龍蝦、烤肉、炸雞、中餐、餃子。這類很常見的食物。

這些生活隨處可見的食物,似乎都和精緻講究的美食搭不上邊,但卻是美國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離不開的食物。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片中,帶領大家尋找這些美食的是一位韓裔廚師大衛·張。

這個笑起來有點酒窩,但總是張口卻不離F詞的胖大叔,是美國當今最火的明星大廚。

原本對料理一竅不通的他,在大學畢業之後,對美食產生了極大熱情。他專門跑去專業的料理學院補習了半年,然後開了一家拉麵館。

為了吸引顧客,他開始自創菜系。將自己熟悉的家鄉味道(亞洲食物)中摻入歐式、美式等當地流行的做法,沒想到卻因此大受歡迎。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紀錄片的每一集,大衛都會帶著幾位朋友一起聊美食。來的朋友不乏各界名流。

大衛和他們的思維碰撞並不侷限於食物本身,也聚焦於各類人群對於飲食文化的看法,同時還交流關於這款美食背後的文化層面。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作為美國最成功的亞裔廚師,大衛自己最擅長也最熱愛的是源自本民族的亞洲家常菜:家常菜,我稱之為醜卻美味的食物,現在已經成為我想在餐廳做的食物。

在大衛的眼中,他最排斥的一種理念就是所謂的“正宗”。他認為正宗是個被過譽且陳腐的概念,並且直言不諱:我憎恨人們一味只追求正宗。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這種眼花繚亂的美食碰撞的過程中,導演從食物的組合排列引申到了多種觀點多種文化的碰撞:

放下偏見,只專注食物本身的美味。傳統與新潮,古典與現代,創新與繼承,都在飲食文化當中一一展現。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導演通過大衛對於這些看似非常普通的食物的尋訪和對談,所涉及的話題卻非常具有深度和廣度。

講的是食物,但一道普通的菜餚的背後卻是豐富的歷史沉澱:關於歷史和戰爭、移民與家庭、種族歧視和平權抗爭。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儘管所涉及的話題相當深邃,整部紀錄片的風格卻並不刻板,甚至還偶爾會出現一些惡搞的鏡頭和畫面。

比如,其中一集的開場。大衛一本正經的在鏡頭前做菜的同時,還搭配著古典音樂和抒情詩一樣的旁白。

可這麼高大上的場合,下一個鏡頭卻瞬間穿越到了驚悚片片場。大衛一不留神切到了手指,頓時血流如注。

正當所有的學徒手忙腳亂來攙扶大衛的時候,大衛手中飛濺的血槳卻成了那一道菜最後的擺盤點綴。

比起《舌尖3》,這才是美食片的正確打開方式

對於這部紀錄片,相較於美食本身,它更令人稱道的是真正做到了深入飲食文化本身。美食紀錄片不只可以帶來視覺和味覺的刺激,還會帶給予觀眾思考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舌尖3》沒有做到的,這部紀錄片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