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要來了,你怎麼看

1.房地產稅要來了?

"房地產稅"這個概念從去年開始發酵,到今年兩會被正式提出,短短不過半年。當然,房地產稅是早就被人提起的,國內上海跟重慶做過試點徵收,英美日韓等國也有房地產稅收先例,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稅種,只不過之前沒有,現在要有。

那麼什麼時候會有呢?

根據人民日報給出的確定時間點是:2020年前完成房地產稅立法。

房地產稅要來了,你怎麼看

2.房地產稅會不會影響房價

老百姓對於房地產稅最為關心的一點在於,房地產稅的推行,會不會促使房價下降?尤其對於北上廣深"漂"們,是不是有機會不再漂了?

先看看別人家推行房地產稅的效果。

德國

德國房產稅方案在20世紀60、70年代確立之後基本沒有顯著變化。但德國房價在之後的1967-1972年、1978-1980年以及2012年都曾較快上漲的現象,年均漲幅分別是9.96%、8.92%和9.1%。

英國

儘管英國房產稅對於炒房者具有一定震懾作用,但總體上看對房地產市場影響有限,抑制房價上漲作用不明顯。加之英國房產稅是由居住者承擔的(任何居住者,包括租客租房子,需要承擔房產稅),因此房產稅對於房價的影響微乎其微。

韓國

韓國在2005年8月出臺《不動產綜合對策》,包括徵收綜合不動產稅,當年市場出現了明顯降溫(降幅為-4.2%),但到了2006年,房價又出現11.6%的報復性上漲,此後繼續維持上漲態勢。

日本

1950年開始徵收房產稅。在地方稅制改革中引進了固定資產稅,主要對土地、房屋等徵稅。但是日本依舊於1970年迎來了房價的飆漲,1980年更是抵達了泡沫的巔峰。

國內

2011年上海和重慶率先試點改革,並未獲得可觀財政稅收,也未對房地產市場形成有效調節。此後個人住房房產稅試點陷入停滯。2013年8月杭州、南京等城市制定和上報房產稅徵收方案,但最終被緊急叫停。

事實上,徵收房地產稅的目的在於:是調節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二是籌集地方財政收入,逐步替代土地出讓金;三是增加保有環節稅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收。

一句話概括:徵收房地產稅可能對房價產生短期的、暫時性的影響,但不會是抑制房價的關鍵手段。

房地產稅要來了,你怎麼看

3.蜜糖與砒霜

推行房地產稅,對哪些人來說是蜜糖,哪些人是砒霜呢?

按照二八定律,80%的房子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老百姓談論更多的,還是剛需會不會被誤傷。

這個疑問咱們馮導也同樣關心,在兩會上公然開炮:"都已經交過稅了,為什麼還要交?"

對於普通老百姓甚至貧困戶而言,有沒有可能少交或者減免房地產稅?

來看看購房老百姓暗搓搓中大致都交了哪些稅。

根據《中國稅務年鑑》數據:

房地產行業稅收總額中,房產稅佔比2%左右,加上城鎮土地使用稅,保有環節稅收貢獻不超過5%;

營業稅佔比32%,

企業所得稅佔比18%,

土地增值稅佔比19%,

契稅佔比17%,

主力稅種集中在開發建設和交易環節;

此外還有印花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附加等等。

目前房地產行業整體稅負偏重,遠高於全國整體水平。

產值佔GDP僅6%的房地產業負擔著全國14%的稅收。

全國整體宏觀稅負率19%,而房地產業宏觀稅負率達到44%。

顯然,房地產稅改革不應是簡單地開徵房產稅,而是對建設、交易、保有環節稅賦進行重新調整,如果對居民住房開徵房產稅,則應相應減少交易環節稅負。

如此,房地產稅對普老百姓而言,才可能是蜜糖。

至於將房地產稅視為砒霜的是哪些人,在此前《致房主:生命不息、交稅不止》一文中已經做了細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房地產稅要來了,你怎麼看

4.房地產稅怎麼收

最後,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房地產稅怎麼徵收的事。

有說按套數徵收的;

有說按面積徵收的;

有說按家庭人口徵收的;

有說按階梯稅率徵收的;

或許你可以思考,在房地產稅來之前,應該創業先,關注福洋一起零成本創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