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李鴻章重用二人,一個導致海戰失敗,一個葬送朝鮮與東北

清軍之所以在甲午戰爭中慘敗,不僅僅是因為政府的腐敗,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朋黨之爭。

當時,分別以左宗棠、李鴻章為首的湘淮兩黨,不顧外敵壓境,在窩裡斗方面不遺餘力,不僅耗去了左、李二人的有限精力,還使得他們在人才的選拔上“認奴不認才”。

甲午戰爭中,李鴻章重用的兩個統帥—海軍統帥丁汝昌、陸軍統帥葉志超皆屬無能之輩。丁汝昌在水師提督這個位置上,只確保了一項基本原則:唯李鴻章馬首是瞻,把北洋水師打造成“李家軍”。

甲午戰爭李鴻章重用二人,一個導致海戰失敗,一個葬送朝鮮與東北

丁汝昌雖��李鴻章器重的干將,但既非經天緯地之才,也非與世界接軌的新一代將官,只是舊式封建一吏。他早年參加太平軍,當看到太平軍大勢已去的時候,被迫隨隊叛投湘軍,不久改隸淮軍,參與對太平軍和捻軍作戰。1879年,丁汝昌被李鴻章調到北洋海防差用。在之前近20年的從軍生涯裡,丁汝昌對於新式海軍的訓練懵然無知,水戰經歷幾乎沒有,更不用說海戰了。

丁汝昌平時訓練,完全是在取悅上司眼球,走形式做樣子,上操場可以,一上戰場就不行了。比如北洋水師的射擊演練,軍艦在射擊的時候,靶船不動,軍艦事先量好了距離,按照這個浮標發炮,當然是百發百中。可是真正的戰場可能如此嗎?

北洋海軍在丁汝昌的領導下,各級軍官不求戰功,只想走人身依附的升遷之路,其實已經嬗變為一支“家丁部隊”。這樣的海軍司令官,不僅毀了海軍,而且毀了自己——終為不擅長的工作搭上性命。庸才與氣節無關,雖然丁汝昌在甲午海戰最後時刻吞毒自殺,但仍無法掩蓋他無能的庸才本質,海軍需要的是能夠力挽狂瀾的統帥,而不是一死了之的無用之才。

甲午戰爭李鴻章重用二人,一個導致海戰失敗,一個葬送朝鮮與東北

選擇丁汝昌,導致海戰失敗;而選擇葉志超,則徹底葬送了朝鮮與東北戰場。

中日戰爭爆發前夕,李鴻章在選擇陸軍統帥的問題上,也頗費思量。那時的陸軍將領中,不乏能征慣戰的老將,但是李鴻章最終選擇的卻是葉志超。葉志超的看家本領是扯謊和對主子的絕對服從,膽小如鼠,視錢如命,既無才幹,又無聲望,但同樣是因為出身“淮系”,所以被李鴻章視為嫡系。

鼠輩葉志超竟坐上了陸軍統帥的寶座,官職雖然可以直線提升,才能卻無法瞬間上升。葉志超帶領的手下,個個都是官僚坯子,除了吸食鴉片外,整天就知道擺酒歡宴,既不體恤士兵,也不理會逼面而來的大敵,他們篤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官場哲學。平壤之戰前,葉志超小妾給他寫了一封信,勸他多為家裡想想,於是他在平壤之戰的緊急關頭棄城逃走了。

甲午戰爭李鴻章重用二人,一個導致海戰失敗,一個葬送朝鮮與東北

丁汝昌、葉志超實屬無能之輩,在這一點上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早就提醒過了,但是李鴻章思來想去還是重用了他們,就是因為他們是自己人,由此奠定了北洋水師的內耗基調。丁本人不諳海軍事物,可他屬下各艦管帶中大多出身於左宗棠、沈葆楨創辦的馬尾船政學堂。部分靠人身依附上來的海軍將領,雖然很聽話,但亦步亦趨的他們,終日盤算著如何“站隊”,哪裡還有精力去考慮對抗虎狼之師日本的進犯呢?

黨爭,內鬥,掣肘,腐敗,北洋水師就在這樣的局面中一天天沉淪,最終導致了甲午戰爭中的慘敗結局。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程萬軍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