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國自認日本很弱,官員中流行哪六個字?讓日本恥笑

話說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東亞地區,各國都處在多事之秋,有的國家甚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一時期的中國由一些漢族大佬興起了一場向歐美看齊的“自強求富”洋務運動,清朝看起來貌似有點“中興之勢”;日本政府於1868年“明治維新”改革,國家漸漸強大起來;1894年鄰國又爆發了東學黨起義。這些看起來沒啥聯繫的事件最後竟然演變成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戰爭,中國自認日本很弱,官員中流行哪六個字?讓日本恥笑

由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變得強大起來,而日本又急需擴張掠奪資源,於是他們定下了向中國下手的“大陸政策”;因此日本也藉機向大清的藩屬國派兵故意挑起事端,來準備對中國發動蓄謀已久的戰爭。

清朝經過洋務運動後,自認為開始走向了強大的道路,尤其是北洋水師的建立,清朝認為自己的海軍是亞洲第一的,因此對日戰爭一觸即發的前夕,大部分清朝官員認為“日本嚇尿,清軍必勝”的盲目自信,還有的人甚至認為可以輕鬆吊打日本海軍。

這裡我們來扒一扒清廷各位大佬級別的官員對於日本海軍的認知度,看完你就呵呵了。

李鴻章大佬還算是比較有點認知度的人。李中堂表示,北洋水師虛有其表,有很多缺點;日本海軍有21艘快船。這些都還比較符合實際。再下面的大佬們說的話就真的不敢讓人苟同了。

甲午戰爭,中國自認日本很弱,官員中流行哪六個字?讓日本恥笑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還有餘聯沅大佬,都認為日本過於弱小,建議清廷派海軍直取東京。兩位大佬用心良苦,只可惜有點異想天開。翰林院侍讀學士準良寫奏摺說:“日本只有2艘鐵甲船,不可怕”。

翰林院編修曾廣鈞更是信心滿滿,他說:“日本就1艘鐵甲船,而且沒速度,不可怕;其餘的全是舊木板船,如果在海洋上交戰,中國可以輕鬆地吊打他們。”我這裡真的是對翰林院兩位大佬膜拜之至,日本都是木質船還是舊船,不知他們怎麼想的。

兩江總督劉坤一更是牛叉大佬一枚,他認為對日一戰屬於李中堂的淮軍的事情,只要李中堂的淮軍出馬就可以輕鬆搞定日本海軍,因此他竟然完全不管江蘇一帶的防禦事務。

甲午戰爭,中國自認日本很弱,官員中流行哪六個字?讓日本恥笑

就這樣,在戰爭前夕,清朝的大佬們大多信心滿滿,自認為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可以吊打只有“木版船”的日本海軍。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殘酷。清朝對於敵人的認知度到了這種驚人的不知情地步,自然是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果然甲午中日海戰爆發後,其結果讓所有信心滿滿的大佬目瞪口呆:“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竟然慘敗給了“只有木板船”的日本海軍,而且還是慘敗。

然後自認為“富國強兵”的清朝政府又上演了戰敗後割地賠款的劇情:割臺灣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自此,“日嚇尿,清必勝”,成為日本恥笑中國的由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