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甲午戰爭―孫萬林將軍事蹟

這篇文章是根據讀者的留言,我在網上尋找的資料,並非我本人所寫,請大家見諒。

孫萬林(1843-1905),字壽卿,家貧賣烙饃謀生。身矮力大,三次投軍,都因為身高不足沒有成功。同治初年,到山東德州投入嵩武軍張曜麾下,因作戰勇敢,提升外委(低級官員),不久升為統領。御史參他目不識丁,孫萬林由此警悟:欲成大器,必須讀書。此後發奮攻讀。

甲午戰爭―孫萬林將軍事蹟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山東半島局勢驟然緊張。1895年1月20日,34600名日軍從榮成附近海灘登陸,矛頭直指榮成。山東巡撫李秉衡急令孫萬林部,指揮嵩武中軍右營兼招募福字三炮隊,駐守威海之榮成,策應先行抗日部隊。軍情萬分危急,孫萬林接電迅即率軍踏雪東進,在羊亭遇到從榮成潰退而來的閻得勝,綏軍首領劉澍德也率兩營人馬前來助戰。三股清軍兵合一處,由孫萬林統一指揮。

甲午戰爭―孫萬林將軍事蹟

(甲午戰爭戰略圖)

1895年1月22日,孫萬林得知日軍佔領榮成,並已向西進犯後,召開了緊急會議,對劉澍德部和閻得勝部分別作了部署,決定由自己率部在白馬河西岸伏擊西犯之敵。1895年1月24日,日軍騎兵行至白馬河東岸,突然遭到孫萬林騎兵偵探的伏擊,被擊斃一人,便不敢貿然前行。

甲午戰爭―孫萬林將軍事蹟

(孫萬林所率舊部)

傍晚,日軍得知清軍兵力不足,便派出一個大隊和一箇中隊的步兵,摸黑向白馬河東岸運動。早已埋伏在此的孫萬林部,趁敵人立足未穩,立即發猛攻。

甲午戰爭―孫萬林將軍事蹟

(孫萬林所率舊部)

日軍對地形不熟,只好打著探照燈照射進攻目標。孫萬林則在工事掩護下,巧妙利用日寇的行軍探照燈光,開槍連續射擊。激烈的阻擊戰進行了近兩個小時,日軍被打死一名軍官、百餘名士兵,三名官兵當了俘虜,孫萬林部僅一名哨官受傷,一名馬伕中彈犧牲。

白馬河之戰是甲午戰爭中陸軍將領孫萬林以少勝多的首例。日軍第一次受到如此重大打擊,入侵的囂張氣焰銳減。在初戰獲勝揚我國威的形勢下,閻劉兩部理應密切配合正面戰場,協同作戰,給入侵之敵以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閻部卻不戰而退,率先撤走。劉部先是按兵不動,繼而藉口上司有令調回,也撤軍西退。孫萬齡率1200多人孤戰無援,不得已撤出陣地,移駐羊亭以西孫家灘一帶,不顧人困馬乏,冒著嚴寒,繼續日夜趕修工事,準備再戰。

榮成失守和白馬河阻擊戰後,威海衛陸路戰情每況愈下。巡撫李秉衡心急如焚,他嚴厲指責“各路退縮者不止一人,而以閻得勝為最怯”。因此,電飭孫萬齡,“閻得勝臨陣退縮,即軍前正法”。此時,日軍已進逼羊亭,孫萬齡考慮,臨陣斬將於穩定軍心不利,暫未按電令去辦。

1895年1月30日,孫萬林探知日軍來犯,決定讓李楹部為右翼,預防敵人迂迴和包抄;閻得勝為左翼,預防日軍直插威海衛,並時刻準備接應正面戰場;自己率軍防守孫家灘村東的羊亭河長堤,正面堵擊敵人。

1895年2月1日是舊曆正月初七。天寒地凍,北風呼嘯,漫天大雪。日軍過河以後,直向孫家灘東面的護河大堤撲來。這時,埋伏在護河大堤樹叢中的1200多人在孫萬林的指揮下,用步槍和抬杆勇猛射擊敵人。

在七八個小時的激戰中,中國軍隊擊斃敵軍五百餘人,繳獲槍械479支,中國軍隊僅傷亡87名。雙方炮聲不斷,戰鬥十分激烈。閻得勝見日軍炮火兇猛,便下令西撤。

孫萬林兩面受敵,不敢戀戰,與李楹部連夜撤至酒館集。1895年2月2日上午,孫萬林在酒館集隆幅寺召開各軍將領緊急會議,閻得勝被擒,當日軍前正法。

1895年2月3日,威海衛失守。孫萬林奉命在寧海、文登一帶襲擾敵人,屢有戰果。二、三月間,先後光復寧海、榮成、文登三縣城。進駐文登後,將原部改為東字正軍五營。

甲午戰爭―孫萬林將軍事蹟

(甲午戰爭中威海衛戰場)

甲午戰爭中,白馬河前哨戰是中日陸軍在山東半島的首次接仗,也是日軍入侵山東半島後遭受的第一次打擊。這次戰鬥雖然只是清軍的一次小勝,但它創造了中日甲午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例。山東巡撫李秉衡在致張之洞的電文中亦稱:“兵固單,尤苦死將,前敵敢戰之將,僅一孫萬林。”

甲午戰爭後,孫萬林沒有因有功得到嘉獎,反而遭受了不白之冤。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孫萬齡因涉嫌閻得勝臨陣脫逃案被革職,發往軍臺(設在新疆、蒙古一帶的郵驛)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