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北洋水師“平遠”號巡洋艦模型

丁軍門近來很鬱悶,當領導當到這個份上,這是沒誰了。丁汝昌早年也是讀書人,後來間家裡鬧災,不幸失身從賊,當了太平軍,編在陳玉成軍中。再後來丁汝昌棄暗從明,投奔了湘軍,後編入淮軍劉銘傳部,自此一刀一槍衝鋒陷陣,在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的過程中,屢立戰功,累功升為提督級總兵,賜號巴圖魯。

丁汝昌是湘軍出身,所以在淮軍中算不得根正苗紅。所以劉銘傳在裁軍的時候,第一個把丁汝昌給裁了。眼瞅著大功告成,結果被裁撤,丁汝昌對劉銘傳提出了嚴正抗議!劉銘傳盛怒之下,要殺丁汝昌,丁汝昌為了保命,解甲歸田。

左宗棠徵西,看中了丁汝昌,想要帶丁汝昌去收復新疆。結果中間被李鴻章截胡,重用丁汝昌創辦海軍。自此丁汝昌刻苦學習海軍知識,一步步做到了北洋水師提督,從一品的高級軍官。

然而,這個北洋水師提督,是丁汝昌悲劇的開始。隨著科班出身的海軍軍官陸續到來,丁汝昌這個自學成才的海軍司令,被以劉步蟾為首的福建籍軍官架空。再往上數,丁汝昌歸北洋大臣李鴻章、海軍衙門、兵部、總理衙門、軍機處多重領導,各領導意見還不一樣,丁汝昌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雖然丁汝昌在任期間,多次在訪問海參崴、軍事演習、武裝巡航等方面對俄國、日本、朝鮮進行成功的軍事威懾,但是朝中大臣對丁汝昌的非議和彈劾從來沒停過。其實很多時候,大臣們不敢彈劾如日中天的李鴻章,只能彈劾丁汝昌。

甲午戰爭打響後,丁汝昌的英勇無畏,沒能遏制住北洋水師在黃海大戰中的劣勢。一場大戰下來,北洋水師慘遭重創。以翁同龢為首的帝黨官員不提他們停發海軍軍費的事,一面倒的彈劾丁汝昌誤國,應該被斬首。從那一刻起,丁汝昌幹什麼都是錯的。

比如說黃海大戰之後,丁汝昌下令受傷的軍艦趕緊進行維修。帝黨成員說了,這是消極避戰。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丁汝昌銅像

上回我們說了,日本人攻打旅順,清軍推舉薑桂題為總指揮,然後跑路了。那你想想看,清軍都跑了,船廠的工人也跑了。所以在旅順大戰之前,丁汝昌只好把旅順的軍艦調到威海船廠來維修。帝黨官員說了,大戰在即調走軍艦,這是臨陣脫逃。

雪上加霜的時候,旅順的軍艦匆匆退往威海的路上,最能打的鎮遠號觸礁擱淺,管帶林曾泰畏罪自殺,北洋水師徹底沒了戰鬥力。

所以光緒帝下旨丁汝昌革職,交刑部議處。朝中大臣紛紛上書光緒帝,請殺丁汝昌。但丁汝昌冤枉啊,就連原本和丁汝昌不和的定遠管帶劉步蟾都覺得丁汝昌冤枉。劉步蟾聯合其他海軍將領,上書光緒帝力保丁汝昌,才換來了丁汝昌摘去頂戴,暫時留任。

而攻下旅順的日軍,在經過簡單的修整後,在1895年1月20日,在大將大山岩的帶領下,決定開展對北洋水師的最後一擊。日軍做好了完整的山東半島作戰計劃,集結兩萬五千日軍,在伊東祐亨帶領的聯合艦隊二十多艘大小軍艦的配合下,準備好海陸並舉,圍殲北洋水師。與此同時,慈禧在頤和園坐不住了。她到不害怕戰敗,你想老太太什麼場面沒見過,想當年被英法聯軍攆到承德的時候,人家還不到三十歲。戰爭她不怕,她怕的是淮軍將領都被辦了,自己的壓箱底武裝眼看要完。所以,日軍怎麼打山東她不關心,她關心的是光緒玩的太出格了。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黃海大戰

這時候,慈禧啟用了當年的宿敵恭親王出來議事。啟用恭王爺有什麼用呢?讓恭王爺為被光緒打壓的抬不起頭的李鴻章撐腰。這倆老頭湊一塊,對付光緒和翁同龢。

所以,光緒、翁同龢、恭親王、李鴻章這四位坐在一起開會,就暫時不處決丁汝昌了,還是考慮下怎麼抗日吧。結果在光緒帝的主持下,這場軍事會議討論出來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方案。

根據當時清軍的情報信息和抓到的日本戰俘、日本間諜的口供,連丁汝昌都知道日本要打山東了,北京方面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光緒帝力主在瀋陽、遼陽一帶部署重兵,並沒有認真部署山東防禦的問題。

那你想想看,日本人求速勝,過了鴨綠江就打旅順,下一站就算不是山東,也得是山海關,然後是北京。再不濟,也有聯合艦隊攻打天津的可能。無論如何,日本人只要沒瘋,就不可能從旅順往北打瀋陽。你要讓清廷屈服,從1840年來的經驗看,就得打南京、天津、北京才可以。你打其他地方,皇上不知道疼。

但是光緒帝一意孤行,在瀋陽集結中兵,其實就是坐視日本打山東。日本人打山東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全殲北洋水師。只要日本人沒瘋,他們也不會佔領山東。就算日本人一路打到濟南,皇上還是不知道疼。那時候的日本,可沒實力拉這麼長戰線。

所以我有理由這樣判斷,光緒帝的目標就是借日本人的槍,幹掉慈禧的嫡系武裝力量北洋水師。往下看,這個目標昭然若揭。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慈禧啟用了當年的宿敵恭親王出來議事

時任山東巡撫的李秉衡,是帝師翁同龢的學生。由於山東不設總督,所以山東駐軍除了北洋水師的護軍(陸戰隊)之外,全部歸李秉衡節制。光緒帝表面文章得做,發電報命令李秉衡加強山東防務。李秉衡上奏朝廷,說山東兵力不足。光緒帝說好辦,給你增兵。

那你想想看,等增兵到了,且不提李秉衡會不會支援北洋水師,光這個時間就夠日本完成最後一擊了。

1895年1月23日,日軍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幾乎沒有遇到抵抗。丁汝昌和北洋水師駐紮在威海的劉公島,背後是威海衛的炮臺。丁汝昌上書朝廷,既然日軍從背後殺來,山東駐軍又攔不住,不如把威海衛炮臺拆了吧。

這可讓朝臣逮著理了,說丁汝昌是漢奸。

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北洋水師護軍,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陸戰隊在統領張文宣的指揮下跟日軍進行了慘烈的戰鬥。炮臺是防禦海上進攻的,結果日軍從陸上來,炮臺的防禦性能大大削弱。在大山岩猛攻威海炮臺的時候,伊東祐亨率領聯合艦隊正面強攻劉公島。到了2月2日,寡不敵眾的清軍戰敗,威海衛陷落。將士們或戰死,或自殺,氣節感人。與此同時,丁汝昌指揮不能動的海軍跟伊東祐亨玩命。

然而在威海衛陷落後,丁汝昌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日軍利用威海衛炮臺,炮轟劉公島和北洋水師的軍艦。這樣,劉公島正面要被日軍的魚雷襲擊,背面要被大炮轟擊。而李秉衡的山東駐軍,無動於衷。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中日威海衛之戰

日本一看差不多了吧,打威海衛日軍折損一名少將,多艘軍艦受傷,於是打算勸降丁汝昌。此時的丁汝昌拖著那條骨折的胳膊,寧死不降。任誰都看得出,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即將到來。朝廷處事不公,友軍不來支援。北洋水師,成了朝廷內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絕望的氣氛下,魚雷艇管帶王平,帶著魚雷艇戰隊出逃,被日軍全殲。來遠號被擊沉,靖遠號被擊傷,丁汝昌下令炸沉靖遠。軍中的洋教官、島上的居民,都來勸丁汝昌投降。

1895年2月10日,絕望中定遠管帶劉步蟾,在打完定遠號所有炮彈後,下令炸燬定遠號,吞食鴉片自盡。這位年僅44歲的北洋水師旗艦管帶,用告別塵世的方式,逃離了這種絕望。

2月11日,丁汝昌召開了最後一次軍事會議,提出了兩條方案。第一是突圍,但是眾將認為希望不大。第二是拼了,把所有戰艦炸沉,絕不留給日本人。但是部分軍官認為,如果炸沉軍艦,將來那什麼籌碼投降日本人?

丁汝昌徹底絕望了,這個時候,這票貪生怕死的人,比起自己的宿敵劉步蟾差遠了。這場戰爭無論勝負,丁汝昌都難逃一死。丁汝昌吞食鴉片自盡,步了劉步蟾的後塵。

武舉出身的北洋水師護軍統領張文宣寧死不屈,在自殺前給李鴻章寫信,說外國的觀察團能給他們一個公正的評價。

新任鎮遠管帶楊用霖,被推舉為投降代表,去跟日本談投降。楊用霖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唸完文天祥的詩,楊用霖拔出手槍自盡。

1895年3月17日,陸營務處候選道牛昶曬代表北洋水師,以丁汝昌的名義投降。日本俘獲了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等10艘艦船。日本人夢寐以求的鎮遠號,終於得到了。這艘鉅艦一直服役到後來的日俄戰爭,這是後話。

當年給予日本人極大恥辱的北洋水師,就這樣全軍覆沒,日本人用了近十年,完成了復仇。日本人僅留下練習艦康濟號,讓薩鎮冰駕駛著載丁汝昌、劉步蟾、楊用霖、張文宣等人靈柩返回煙臺。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晚清海軍公所

沒幾天,廣東水師的人找到了伊東祐亨,說廣丙艦屬於廣東水師,不屬於北洋水師,請日本還回來。這就是甲午戰爭的真諦,光緒用淮軍和北洋水師打日本,跟《水滸傳》裡朝廷用梁山軍打方臘是一個意思,打不死日本還能打不死淮軍麼。

光緒大帝的表演並沒有結束,日軍肆虐遼東,對清廷的和談意見置之不理,光緒帝見宋慶真的搞不定遼東局勢,又出絕招了。調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遼東軍務。

劉坤一是湘軍出身,湘軍和淮軍積怨很深。所以空降劉坤一去指揮一盤散沙的淮軍,那還不如宋慶好使。當時劉坤一能調動的老湘軍,不足三千人。1895年2月日,日軍在野津道貫的指揮下,佯攻遼陽,實則直撲軍事重鎮牛莊。十餘天的時間,日軍連克牛莊、營口、田臺莊,遼河以東的清軍全部潰退。

日軍並沒有乘勝追擊,往北京方向打去。原因是日本這仗打光了國庫,國內甚至出現了農民起義。日本政府打算停止戰爭,於是同意了和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點名要自己年輕時的偶像李鴻章來日本談判。

「甲午戰爭」日本人也不過是光緒手中的棋子

劉坤一

仗打到這個階段,日本成了強弩之末,光緒完成了軍隊的洗牌,而慈禧也看明白了一件事情,翁同龢首鼠兩端,離間皇帝和她的感情,攪亂朝政,蠱惑聖心。為了她自己和帝國的安全,翁同龢比日本人可怕,不可不除。但是翁同龢不好動,他的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又深得光緒帝的信任。最狠的是,影帝翁同龢素有賢名,還會喊口號,對給別人扣上漢奸的帽子極其擅長。

這種人最厲害,誰動他,誰是漢奸。怎麼下活這盤棋,是慈禧要動腦筋的事情。等於說戰爭都快結束了,在北京的這臺大戲中,以男一號自居的日本人,完全就是個龍套。是戰是和,怎麼戰怎麼和,都是北京城中慈禧和光緒較量的手段。從這個角度講,日本人,無非是清廷政治鬥爭的棋子而已。

所以,接下來的和談,其實重點並不在和談本身,而在於和談背後的政治博弈。那麼說和談又有什麼玄機呢?下回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