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那個不為人知的原因:“甲午戰爭”我們為什麼打輸了

當年甲午海戰,日本人和大清國的對賭國運,日本實際上是動員了整個國家的力量甚至藉助外力,而大清國雖大,可真正和日本抗衡的並不是整個國家。當時大清的常備兵力怎麼也是百萬級別的,但真正去流血犧牲的就灰常有限,李鴻章和他的北洋水師是有實力,哪怕他是大清國最牛逼的軍閥,那要讓他去單挑整個日本國的話,那麼勝負也是很分明的了,在某種程度上,這仗就不用打了,所以老李當時心裡有一萬句CNM也不願意開打的原因。

而對民來說,日本那邊全民動員,有錢出錢,男的出力,女的出春,熱情空前高漲。而大清這邊,正好相反,誰當頭我給誰交皇糧國稅,管你是滿是漢,噠子當年不也一樣交嗎。再說官,那就更low了,當時畢竟叫日清戰爭,日本人是向整個大清國挑戰,李鴻章怕北洋水師的軍艦不夠,就號召大夥來幫一把。一個是福建水師的張之洞,老張頭都沒抬,門都沒有。另一個是廣東水師的李翰章,李鴻章的親哥,那沒啥說的,這忙得幫,要不說不過去。派來了廣甲、廣乙、廣丙三艘艦,等威海衛之戰結束,北洋水師被一頓猛錘,日本人收拾收拾要把廣丙艦一起帶走,中國官員說話了,嘿嘿嘿,要點臉奧,那艘廣丙不是北洋水師的,是人家廣東水師的,把船還人家廣東水師。日本人都聽傻了,等會,還有這事? 我和你大清國撕逼,你特麼和我鬧那?

這往事都可笑都什麼程度,再說光緒,坐家裡看《聖武記》,看冷兵器時代的書指揮熱兵器時代的仗,穿越時空要和死神握手...催促李鴻章和丁汝昌趕緊上啊。這邊丁汝昌打了個半死,那邊光緒下旨,一遍一遍的罵他,最後一道旨的意思就是,你丫先打,反正打完了我特麼也得宰了你。。不管輸贏,反正你是活不了了。以至於老丁後來吞了鴉片,自尋了個相對體面的死法。

我們延伸下,包括現在很多單位也好,企業也好,每個部門,員工,他不能全心全意,不能盡心盡力,為什麼? 相互肘擊,內耗嚴重,外行管內行,你想想,這和當年大清國北洋水師的遭遇有什麼不同? 又比如中國男足,歷任足協主席你看看啊。閻世鐸 出自體育總局辦公室主任;謝亞龍,出自體育總局電子信息中心;韋迪,水上汽摩中心轉任;蔡振華,乒羽中心轉任;張健,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轉任,有特麼一個明白人沒?那特麼還能有好嗎?說到底就是沒掌握好的訓練方式,還真需要變法維新,還真需要專業人士。並不是說外行人士不能管足球,但你總要試著去學習吧,問題在於,要麼你就下決心,鐵杵磨成針,咬定青山不放鬆,別禍禍幾年就調走了,再來一個繼續驢拉磨,低水平反覆重複這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和甲午是不是可以類比?

除了足球以外,很多行業很多領域是不是都有類似的問題?當我們做一件事就沒法認真把它做好的時候,就是由於內部的各種內耗互相牽扯,不是說不能競爭,但這種競爭不是向上向前的,而是拖後腿的,內耗似競爭的價值和意義何在? 再加上一個外行的領導,這樣的領導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肯負責任 ! 很多事是讓下屬去猜,出自事你自己兜底,真是城會好。再回想甲午戰爭,日本人打贏了,咱沒啥好說的,就說咱們這邊,慈禧,光緒,翁同龢這幾位,先不說決策指揮水平咋樣,就說打輸了割不隔地,賠不賠款,這種事都沒一個人出來拍板,你查吧,沒有! 倒是便宜一幫什麼人? 御史言官,前邊打著仗,後邊數落著,除了逼逼沒別的能耐,記住我一句話: 如果一個人什麼也不幹,他最大的缺點就一個,懶。但如果他要是乾的話,那缺點可就多了。丁汝昌是真幹,死了,李鴻章是真幹,賣國賊了,哪說理去? 所以你想,鄧世昌這樣的人在為國捐軀的時候,他的內心是不是很寧靜? 很平靜?

所以有時候我看到一些人,一些單位,一些部門出現這樣的狀況,我難免要問一句,嘿,你活在甲午戰前吧?你需要明治維新吧?

拉拉扯扯說了很多,甲午戰爭打輸了,為什麼輸? 我想來想去其實就一個結論,就是我們落後,日本打中國,不是文明打野蠻,是先進打落後,那我們為啥落後,落後的表現是什麼? 能不能改? 能不能調整? 我的結論也很簡單,一個你要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吧,不能只聽好聽的,你得知道你哪錯了,哪不對,你改才能進步。再一個,我們需要建設性,需要團結,我們是14億人口基數的大國,各種聲音都有,在任何一個論壇上你看吧,往往都是對罵,大家都想站在道義制高點踩豁對手,用對手的不足來證明自己的足,挑剔別人話中的漏洞來驗證自己的正確,包括愛國。坦率講,我不贊同,太狹隘,我覺得這樣就和甲午戰前沒區別。

最後,讓我們一起振奮起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迎接挑戰,不讓歷史重演。讓我們經常捫心自問,我今天的某件事是不是做得小氣了? 狹隘了? 沒格局了? 我是不是犯了和慈禧,光緒,翁同龢他們一樣的錯誤了? 最後送大夥句話,我和你們共勉: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