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人民當家做主
“民主”這個詞
在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下
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專指一種現代化的社會制度
“民主”的國家,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度
以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用廣大民眾意見削減政府中央集權
0
1
以民為主
“民主”在中國文化中,首先有“以民為主”的含義
統治者作為效勞於民的一個掌舵者,卻早已無限虛化了自己的聲音與功績,在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
《尚書》中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人民才是邦國的根本,人民是國家的首要。
這部被歷代治國者奉為“政治課本”的古書
它十分嚴厲地訓誡統治者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以及“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人民的想法就是上天的想法
人民的眼睛就是上天的眼睛
人民的耳朵就是上天的耳朵
這其實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
《周易》裡論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說“群龍無首,吉”,當社會領袖已經化入尋常道之中,不再看見它高高在上的身影時,便是吉利之相。
再聯繫前面《尚書》中所講的,那就是天子之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民眾眼耳鼻舌身意的一部分,而不是自己突顯個人權威的獨立存在。
而《老子》也說“太上,不知有之”,說“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最好的世代,是人民只模糊感覺到統治者的存在而已,
歷史的眼光來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變遷都是歲月洗禮中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過客,唯有人民百姓才是在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中都永世不變的主人。
中國文化裡的聖賢,是為這亙古不變的人民而思考命運的 。
他們與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務對象是當權者,聖賢的關懷對象是為民者。
他們的思考結果,不是僅為時政出謀劃策,而是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因此, 才體現著最本質的人文關懷,才沉澱為歲月洪流 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
0
2
為民做主
“民主”在國學裡的第二層含義,是“為民做主”,這個概念是對於治國者、對於國家政府而言的。
在中國文化裡“民主”一詞最早的出處,是《尚書》裡的“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於成湯”,意思是說,上天在尋求民之主,於是就出現了明君成湯。這裡說的“民主”,是指人民的主人,也就是國家統治者。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配為人民之主呢?
《尚書》裡又說“皇天無親,惟徳是輔”,上天沒有偏私親近之人,只輔助賢德之君成事。既然要求君有德,那麼君之德就在於能為民做主,所以《荀子》說“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上天生育了人民,並非為了君主,相反,上天設立了君主,卻是為了人民。
雖然在體制層面上,中國古代社會沒有出現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制,但是在思想層面,它是中國文化 裡早已探討過的社會話題和堅持始終的政治概念。
從文化學的角度看,“民主”的思想以民為主、為民做主,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從不陌生,它從哲學規律上俯瞰歷史興亡,從民本思想上制約君民關係。
0
3
由民做主
“民主”的第三層含義,也是在今天和未來更顯出重要性的含義,就是由人民當家做主,人民自己就是國家的主人。
一方面,從社會制度上講,這是民主制度的體現,人民並不是被國家統治的對象,而是統治國家的主人,政府只是接受人民的委任而管理國家,要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國家權力來源於全體人民。
而另一方面,從公民意識和個人素養上來講,由民做主、民為主人,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具有主人翁意識。我們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的原型出自清代思想家顧炎武的話,他說:“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匹夫,是泛指平民百姓,每個公民的言行舉止,都關係著天下興亡的走向
所以,要成為國家的主人,就要有作為主人的擔當。所謂“鐵肩擔道義”,每個民眾肩上都擔負著自己對於國家社會的一份意義,雖然在影響力上有大小之分,但是積少成多,擔出了一個鐵打的國家。
對於我們每一個公民來講,道義不需宏大,只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擔負一份正義、傳遞正能量,承擔一份責任、不忘社會公心,就是我們在當下的一份“鐵肩擔道義”,就是我們為國家興盛而盡己之責的一份主人翁意識。
“由民做主”的民,是廣大民眾
“民為主人”的民,是人民百姓
“以民為主”體現社會的責任,“為民做主”要求政府的責任,“由民做主”需要民眾的責任,民主國家的構建,人人有責。
SYUCU學工在線新媒體工作室
美編|王翔飛
資料來源|網絡
本期編輯:李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