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這點,產品直達消費者內心

誘因能夠導致產品和思想被瘋狂傳播,不過什麼樣的刺激物會使更好的誘因呢?換句話說,

一個有效的誘因的判斷標準是什麼?據我們討論可知,一個關鍵的判斷因素是激活的頻率,簡單點來說,刺激物能夠多麼頻發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熱巧克力也可能和奇巧巧克力一樣完美搭配,其他甜品飲料也能夠和巧克力巧克力條相搭配,但是咖啡是更加有效的誘因,因為人們經常接觸它,而且咖啡比其他產品更頻繁被見到。大部分人只在冬天喝熱巧克力,但咖啡是全年都喝的飲品。

把握好這點,產品直達消費者內心

把握好這點,產品直達消費者內心

無獨有偶,米克勞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掀起了一場流行旋風。它把自己的啤酒品牌成功地與週末聯繫起來。大意就是,“週末最適合喝米克勞啤酒”。不過,掀起這場流行旋風時,廣告語並不是這樣的。起初的廣告語是“節假日最適合喝米克勞啤酒”。可以看出,這個誘因的選擇還是不夠的,節假日出現的頻率太低,對顧客的刺激不夠頻繁。所以安海斯·布希公司希望調整了原來的廣告語。這樣,“週末最適合喝米克勞啤酒”成為當時最流行的廣告詞之一。

把握好這點,產品直達消費者內心

然而,刺激的頻繁性要與刺激的強度相配合才會有更好的效果。給顧客的線索越多,連接的強度就會越弱。這特別像在紙杯底部刺孔讓水流出一樣,刺的孔越少,水流出的越急。孔越多,水流的壓力就會減弱。刺太多的孔只會得到涓涓細流。

誘因之所以發揮作用是因為它依仗了這個原理。舉個例子,紅色代表著眾多事物,玫瑰、愛、可口可樂、跑車等一系列事物都可以與紅色相聯繫。這種氾濫指向的後果是,這種顏色無法激活任何特定的產品或思想。如果人們一看到堅果奶酪,就想起果凍,那麼這就是一種非常清晰的、非常專一的連接,得到的誘導效果就會更明顯。當人們看到紅色的事物時最先想到的是什麼?答案會有很多。如果把一個產品或一種思想與太多的事情相連接,那麼就會讓人左耳進,右耳出;記了新的,忘了舊的。

當然,在顧客發生消費行為時,選擇誘因的發生地點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