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化增長模式:星巴克的飢餓營銷為何屢試不爽

編者按:【未來首席,請你發言】首期主打:探究疫情之下餐飲業未來趨勢。本篇稿件來源:張志軒。

星巴克推出的櫻花粉“貓爪杯”,原本售價199元,曾一度炒到上千元。繼“貓爪杯”之後,星巴克的“飢渴營銷”策略蔓延至即飲飲品領域,比如19年就推出了石榴仲夏夜、藍莓星空、醋意桃桃等數十種限時限量飲品。本文將以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為例,分析星巴克的營銷策略。

焦糖瑪奇朵是星巴克的基礎飲品之一,根據2020年的百度指數顯示,購買瑪奇朵咖啡的多數為20-40歲的女性。結合2019年推廣的櫻花主題也可以看出,以櫻花浪漫主題俘獲大量女生的心,並引領了一波打卡風潮。

當焦糖瑪奇朵結合“季節限定、限時購買”等標籤時,往往會在短期內採購一空,主要是由於損失規避心理作祟。損失規避,指的是人們在失去某樣東西時的痛苦遠大於得到的快樂。消費者一聽到損失,就本能地排斥,從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斷。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杯20元左右的咖啡算不了什麼,買後還能滿足個人的“虛榮心理”。

誠然,其他公司也會採用同等策略,但往往卻達不到星巴克的效果,主要是因為星巴克做到以下幾點:

1.焦糖瑪奇朵禁止外賣配送,保證口感。星巴克裡售賣的焦糖瑪其朵上面蓋上一層薄薄的奶泡,外賣的顛簸會使奶泡消失,過後口感會和同品種咖啡無異。

2.不斷創新。星巴克每年推出的瑪奇朵都會選用不同材料,不同變化口感,滿足顧客的獵奇心理,保持對瑪奇朵的期待。

3.材料升級,優中更好。星巴克作為飲品行業巨頭,每年推出的產品受到爭相模仿,但星巴克年年進行材料升級,別人採買同類咖啡豆,星巴克就使用更好的咖啡豆,所以不僅保留了存量客戶,還吸引了很多潛在消費者。

焦糖瑪奇朵成為星巴克爆品,不僅是由於限時款+聯名款的飢餓營銷策略的成功,更是秉持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態度來提高標準,提高產品的口感和品牌美譽度。疫情過後,餐飲行業若使用飢餓營銷模式,可以學習借鑑星巴克的這種內化增長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