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本文由“教育盤點-知否”原創

鄉鎮教育撤點並校已經接近尾聲,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一鄉兩校”的格局。

即: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學。

這樣的集中辦學,更利於國家大力投入和長期扶持,教育資源的集中也讓學校的硬件設施跟得上時代發展的需要。讓學生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政府這些年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些投入的增加就是在極力縮小城鄉差別,向教育平衡的方向發展,形成全國基礎教育的大格局。

那麼,政府的投入有沒有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把孩子留在鄉鎮接愛教育呢,事實讓我們看到,家長並不買單,依然沒有阻止孩子進城讀書的腳步。

標準化建設讓鄉鎮學校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內部硬件配備齊全

大家看到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鄉鎮學校都基本建成教學樓,原來的平房教室已經成為過去。

整個鄉鎮教育的用房條件改善就讓政府投入巨大,政府這樣的決心和行動我們確實都看到了。

原來,學校班級燒煤爐的時代終結,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觀。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與此同時,學校操場的平墊和綠化也因標準化建設的推進而進一步升級,校園文化建設也讓學校的育人氛圍更濃。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就在近兩年,國家在學校內部硬件上要求各級政府增加投入,必須達到國家統一制定的標準,國家對學校的實驗室、圖書室、活動室、微機室等室的附屬設施和所需物品都進行大量購入,使各室不在是空殼子,這些硬件設施的完備能夠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大大縮小了和城裡學校的差距。

為留住鄉鎮教師多措並舉,讓他們能夠紮根農村安心執教

國家為了讓鄉鎮教師能夠紮根農村安心執教,確實做了很大的努力,也採取一些措施,實施了一些政策。

首先,國家對鄉鎮教師的工資待遇進行了增加,除了享受和城裡教師一樣的工資待遇外,又增加了鄉鎮教師的專項補貼,這項補貼不僅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也充分說明國家對鄉鎮教師的關心和重視,讓他們達到一種心理平衡。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其次,職稱評定向鄉鎮教師傾斜,職稱級別高低也是和教師的工資息息相關的,身為教師的都知道,教師職稱評定是很難的,以前有些教師在農村幹了一輩子,但到最後也沒能評上。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現在,政策性的傾斜和增加評職比例,讓鄉鎮教師擁有了更多的機會,能夠享受到更高的待遇。

這些政策的實施無異於就是給鄉鎮教師變相加薪,目的也是讓他們能夠增加在農村教學的動力,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為了支援鄉鎮教育,特崗教師和定向培養的加盟無異於注射一針強心劑

國家為了支援鄉鎮教育,針對鄉鎮師資力量薄弱環節,實施推進了特崗教師計劃,這一計劃的實施也是為農村不斷輸入新鮮血液,這些年,教師隊伍年齡偏大,學歷水平總體偏低,也制約了教育的發展。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新生力量的加盟讓教育能夠充滿活力,讓師資力量也更加的強大,這對農村來說是好事,農村師資力量的增強,直接受益的就是接受教育的農村孩子。

為了讓農村教育隊伍力量更加的強大,國家在高考招生時又增加了教師定向培養招生,在提前批裡我們會看到由師範類院校培養,報考錄取後簽訂三方協議,國家對這類學生進行學費全免的支持,但要求畢業後去農村入編執教,服務期為六年。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這兩項政策指向的都是農村,都是為了增強農村的師資力量,這些政策明顯感覺到了國家對鄉鎮教育的傾向。

那麼,學校硬件不差,師資力量加強,按理來說農村教育和城裡也差不多了,這樣,農村教育是不是就應該穩定,家長也不用再送孩子到城裡讀書了。

國家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讓我們看到並不樂觀,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加大, 對於農村家長來說很高興,但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農村教育設施完備,教學質量的提高,他們看到的還有城鄉教育的差別;他們真心不想看到自己孩子在教育上的失敗,即使這細微的差別也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他們不敢下這個賭注,把孩子留在農村讀書。為了贏得城裡教育的那一點點優勢,他們也不惜付出更大的代價把孩子送到城裡去讀書。
鄉村教育收縮,政府投入再投入,家長還是不買賬

鄉鎮教育還任重而道遠,要想讓農村教育真正崛起,國家必須把鄉鎮學校建成超一流學校,這種優勢就是校在農村確是名校。只有這樣,即使是窮鄉僻壤,家長也會不辭辛苦送孩子去讀書。否則,家長還會不買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