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學區房背後的風險

#K5:學區房背後的風險

過去這些年,配套優質學校的學區房成交單價不斷攀升,一般遠高於同等條件的無學區房,然而這背後的風險卻不得不引起注意,特別是到了現在這個階段。

01 學區房的實質

學位和學區房一直是有小孩的家庭較為沉重的一個擔子,好的學校對應的學區房動輒高出普通住房50%的單價,價格甚至可以達到普通住房的200%、300%。

1978年1月,教育主管部門下發《關於辦好一批重點中小學的試行方案》,該方案裡提出:

“大中城市可在市和區兩級舉辦重點學校。市辦好一批重點中學,區、縣可辦好二三所重點中學,五六所重點小學。各省、自治區,可在省、地(市)、縣三級舉辦重點學校。省和地(市)兩級可各自辦好一批重點中小學:縣可辦好二三所重點中學,五六所重點小學。當時還規定了20鎖全國重點中學、重點小學。”

1986年,《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就近入學。這無疑成為了後來的學區房現象的原始推力。待各地重點公辦學校附近的住房可以進入市場流動之時,學區房的浪潮便正式洶湧而來。

數據顯示,北京教育資源密集的西城、東城、海淀、朝陽四個區2018年學區房均價已經超過8.5w每平米,最拔尖的西城區均價超過12w每平。而最近在北京成交的一套學區房,30w每平米,總價360w,面積僅12平。

劃重點:學區房所對應的的學位,本質上是政府分配的指標,是權力和政策計劃、干預的產物,而學區房的價格高於普通住宅的那一部分是完全“寄生”在學位的價值(或者說有效性)上的。

02 背後的風險

既然學位是權力干預下分配的指標,那自然也會在權力的干預下消解或被摻水,而由於權力的極大不確定性,我們無法衡量對應學位的價值可持續期限,即無法把握學區房價值(或者說價格)的維持時間。

近年來各地不斷出現的“重新劃學區”、“學校整體搬遷”等事件,給高價學區房購買者大大增添了風險。對應的學位可能被劃到另一個較差學校,手裡的學區房價格可能直接腰斬,砸在手裡。

目前,不少城市已出臺“多校劃片”的政策。即一個小區對應多所學校,可能不僅只是重點學校,還有差一檔次的其他學校包含在內,入學時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而且各地還有新的招生考試政策推出: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公辦、民辦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准的招生計劃、範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這無疑使得以前的重點學校入學資格下降為一個隨機抽選機會,使得學區房的風險大大增加。

結論:學位的有效性(價值)隨時會因為政策的改變而產生難以估量的波動,因而學區房的價格也相應存在難以估量的波動風險。

圖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