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疫情難以改變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選擇離開將是一個錯誤

作者|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網易研究局專欄作家)

更糟糕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讓大多數國家選擇彼此封閉和指責,而不是攜手應對共同的挑戰。回望2008年的全球危機,沒有中美密切聯手以及中國及時推出經濟增長的大規模刺激計劃,世界經濟的復甦還將假以時日。但這一次很不幸,中美兩國合作應對全球危機的時代已經結束,國際合作在這次疫情大危機中顯得非常不夠。甚至有人評論說,美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也未能通過全球領導力的測試。不僅如此,這次疫情也加劇了中美的緊張關係。在中國疫情爆發的初期,美國政界的一些人開始汙名化中國。《福布斯》雜誌甚至斷言,危機之後,沒有人願意繼續維持全球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現狀。

這些狹隘的行動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後變得具有諷刺意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合作應對危機的意願和能力。那些孤立中國或減少對中國依賴是解決全球危機的斷言過於短視,沒有看到中國是全球危機解決方案的重要參與者和制定者。

張軍:疫情難以改變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選擇離開將是一個錯誤

那些說新冠肺炎疫情會加速全球供應鏈脫離中國的言論並不讓人信服。給定中國擁有的發達的製造和配套能力,很難理解供應鏈離開中國將意味著什麼。實際上,過去10年有大量的低端製造業投資轉移到了中國的鄰近國家,但這並沒有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而是讓中國更快地在複雜技術供應鏈上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過去生產服裝、鞋子和組裝電子產品的長三角和廣東地區現在已經成為很多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中心。

即便區域化和多樣化的供應鏈有助於降低其脆弱性,但事實是,中國在電子產品、汽車製造、機械設備和裝備製造等領域擁有成本和效率的絕對領先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被撼動。更何況自從2003年的SARS危機以來的17年,隨著中國更多依靠國內需求驅動經濟增長,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是下降了,而是在持續增加,已悄悄超過中國對全球經濟的依賴。

張軍:疫情難以改變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選擇離開將是一個錯誤

現在的局面很清楚,儘管中國在1-2月最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但由於控制得力,它仍會是最可能在全球衰退中把握機會實現快速恢復和持續增長的國家。對政治領袖和投資者而言,不認識到這一點將會產生誤判,並且對正在陷入危機和衰退中的全球經濟的未來不會有任何好處。選擇離開中國將是一個錯誤。

中國的機會來自於其更早地控制了疫情這一事實。儘管武漢在年初對疫情處置不當,但中國政府隨後決定封城武漢並在全國實施的阻隔政策非常有效,為中國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開來之前有效控制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這個時間差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處在一個非常不同的盤面上。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建設信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基礎設施項目上雄心勃勃,目的是在未來數年確保中國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站到全球領先的地位。事實是,中國是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力量。中國的技術發展只會強化中國在全球技術價值鏈上的融合趨勢而不是相反。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美國優先和對中國技術脫鉤的危險未必放慢中國與全球之間的技術流動。

簡言之,全球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經濟衰退中復甦,中國仍是一個重要的幫手。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國正在加快開放服務業併成為發達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目的地的事實,但會讓這個巨大的市場開放變得更為迫切和更具吸引力。

張軍:疫情難以改變全球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選擇離開將是一個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