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上火”屬於傳統中醫醫俗語,指人體陰陽失衡,火熱旺盛而致的一系列症狀,通常認為包括有目赤、咽痛、口乾、尿赤、便秘、口舌生瘡、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但西醫來看,上火是一種炎症,有多方面的原因。

1. 食物與水的氫鍵結合釋放過剩能量導致“上火”(油炸膨化食品攝入過多)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食物“上火”的原因可能與食物丟失結合水密切相關。食物中水分子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為自由水(遊離水),存在於細胞間液;另一種是結合水,它與食物中營養成分分子(蛋白質等)形成氫鍵而結合。結合水在100℃以上)加熱會失去。

有實驗結果表明炒花生導致花生中氫鍵破壞、結合水丟失,當我們在重新攝入炒制的花生時,食物中成分又重新與口腔內的水分子結合,氫鍵恢復形成,使口腔和上消化道表面短時間內出現局部過剩能量,形成“上火”。

經常吃燒烤油炸膨化食品造成“上火”的可能原因就是在這些食物後,易引起局部組織細胞表面水化膜中的結合水丟失,氫鍵被破壞,並伴隨結合水能量過度釋放而造成的。這種“上火”,單靠飲水不能解決。

2. 新陳代謝失衡引起“上火”(蛋白質攝入過多)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中分子主要指體液內分子量在300~50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之間的寡肽類物質,其主要來源於蛋白質的降解產物和肽類激素等,一般對人體無損害,但其含量若高於正常水平,可呈現出多方面的毒性,如抑制多種酶的活性,引起糖、脂肪、蛋白質和能量代謝紊亂和障礙,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和影響水平電解質平衡和新陳代謝等。

有研究表明,上火的人群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尿酸高於非上火人群,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於非上火人群。說明上火的發生與新陳代謝的失衡相關,這種失衡主要體現在脂代謝與核酸代謝,特徵是合成與分解、排洩的平衡被打破,體內有代謝廢物的蓄積增多。特別是蛋白質攝入過多時(大魚大肉吃多了),多餘的氨基酸被分解造成氨廢物增多,導致機體代謝紊亂引發“上火”。

3. 心理壓力導致“上火”(失眠、熬夜)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應激性生理反應是機體受到應激因素刺激,引起的一種穩定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適應能力,從“上火”到形成疾病是一種包括中樞、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的應激負荷反應過程。

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壓力可作為一種刺激因素,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一般而言,人體對輕度的壓力刺激具有自我調節和修復能力,只有當壓力增加到不能承受的臨界值時,才能引起內環境紊亂,將會導致出現“上火”之心煩、不寐、焦慮等相關症狀,出現諸如“上火”之類的反應。失眠、熬夜是重要的“上火”誘導因素,如果壓力長時間積蓄,大腦超負荷運轉,就會使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免疫系統自然就會出問題,故而“上火”。

另外,過度的靜坐工作,缺乏體育鍛煉,會使機體面對不良刺激的應激能力下降,加上較少的飲水量不足以供應每個臟器,使機體血液循環的減緩,代謝廢物的積聚,從而導致人體“上火”。

4、粘膜免疫失調導致“上火”(腸道菌群失調)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各種原因導致腸道粘膜屏障功能減弱,就會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的免疫反應紊亂。“上火”人群的粘膜免疫系統異常。

參與腸粘膜免疫反應的最主要效應因子是sIgA,它佔據著黏膜表面,阻止病原體吸附,起到中和抗體的作用,阻止病原體和毒素進入細胞,其抗感染保護作用已被大量研究證實。

腸道菌群對粘膜免疫也能產生影響。益生菌是一群可以在胃腸道內定植的有益微生物群落,常見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抑制病原菌在腸道的黏附定植和腐敗菌的過度生長,誘導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細胞因子,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當腸道內有益菌減少而致病菌數量較多時,致病菌和內毒素可直接侵襲腸粘膜,造成sIgA分泌缺乏,損傷的腸粘膜通透性增高,致病菌及其抗原易於通過,繼而發生過度免疫,導致過量炎症介質的釋放。與“上火”症狀相關的疾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粘膜免疫失調,如口腔潰瘍、口苦咽乾、便秘等不適的“上火”症狀。

5. 某些病毒導致“上火”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有的人“上火”會經常出現口腔潰瘍,反覆發作,這可能跟病毒有關。人類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EB病毒進入機體,因個體素質差異潛伏或發病。

在內外環境影響下潛伏的病毒或初入機體病毒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引起機體免疫失調,或引起黏膜的損害而誘發潰瘍和炎症產生,發生“上火”,再者病毒入侵亦可使機體產生大量炎症趨化因子,加重炎症程度,使“上火”症狀惡化。

6、自由基過多導致“上火”(抗氧化能力不足)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細胞內的線粒體是直接利用氧氣製造能量的部位,90%以上吸入體內的氧氣被線粒體消耗掉。但是,氧也是個雙刃劍,一方面生物體利用氧分子製造能量,另一方面氧分子在被利用的過程中會產生活性氧自由基(簡稱活性氧ROS),傷害生物體造成氧毒性。來自外部環境因素如空氣汙染、紫外線照射、吸菸、心理壓力、過量運動也會產生大量自由基。

人體的抗氧化防禦系統,有內源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和來源於膳食的外源性抗氧化劑,維生素C、谷胱甘肽、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硫辛酸和輔酶Q10等。在自然界中,植物中存在多種抗氧化劑,除了前面提到維生素C、類胡卜素、番茄紅素、維生素E以外,還有多酚類物質(如茶多酚),類黃酮(如大豆異黃酮),花青素等。

有研究發現,“上火”和正常人群相比,其過氧化指標與抗氧化指標均有顯著變化,說明“上火”與氧化應激密切相關。

7. 其他原因導致“上火”

過多食用蜜柑引起的“上火”反應,可能是蜜柑中的某種外源物質刺激引起的一種免疫炎症反應 。

服用人參過量會引起機體內白介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水平升高,導致人體出現睡眠障礙、口腔潰瘍、鼻出血等症狀,人參導致“上火”的主要成分為人參皂苷類成分。

辣椒等辛辣食物,能直接刺激口腔、胃腸道,上調嗜中性粒細胞數,提高了血漿內毒素,易引起“上火”。喜食辣椒的地區,卻不“上火”,這個只能歸因於地域因素了,這裡討論只是一種普遍情況。

8. 防治“上火”的小建議

關於“上火”的定義,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標準,可能是以上多種原因的綜合。

①多吃色彩豐富的蔬菜水果

②少吃甜食,精加工食品改為粗糧全穀物

③少吃畜肉,多吃魚,少吃油炸食品。

④保證休息,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上火”是怎麼回事?

如果你正在“上火”,多喝水,適量補充些吃維生素C、維生素B、鋅等,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