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美爽口的渦陽幹扣面,你吃過嗎?

渦陽

鮮美爽口的渦陽幹扣面,你吃過嗎?

渦陽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下轄縣,有老子故里天下道源之稱。渦陽縣,安徽省亳州市轄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北臨河南省永城市、淮北市濉溪縣,南臨利辛縣,西靠亳州市譙城區,東臨蒙城縣。渦陽有 “老子故里 天下道源”之稱,境內人文景觀眾多,現存有天靜宮、東太清宮、東嶽廟、尹喜墓、范蠡冢、遺履橋、嵇康墓、陳摶臥跡、紅城子遺址、張樂行故居等眾多古蹟。渦陽地處皖、豫交界,有“皖北門戶”之稱,鐵路、公路、水運“三通匯流”。

  說到我的家鄉渦陽最有名的美食,當然是幹扣面了。——平凡而不平庸,就是它的處世格言。幹扣面是安徽省亳州市渦陽地區的一種獨具風味的漢族傳統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麵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拌以後即可。幹扣面已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有過往商賈來渦必吃幹扣面,不吃幹扣面枉來老子故里之說。渦陽幹扣面,是渦陽的一種獨具風味的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麵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伴以後即可。幹扣面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有過往商賈來渦必吃幹扣面、“不吃幹扣面枉來老子故里”之說。

  說起幹扣面的歷史呢,要從渦陽河北的一個村子“甘園”說起,甘園有個村民叫甘賀之。老甘雖已五十出頭,但心存凌雲之志,一心想為家為國幹些事兒。政策允許,他準備在渦陽縣城開一家招待所;老甘文化水平不高,但卻有敢想敢幹的精神。房子、內部設施準備好以後,他就想立刻投人運營,於是當天就準備把招待所的牌子掛上。老甘也不請人,自已憑著小時候的“功底”,把招待所仨字寫在了黑板上,然後把黑板掛在了大門的左側,一邊盤算著當晚的事。誰知老甘寫錯了字,把招待所的“招”字寫成了“扣”字,自己不知。別人看見了讀出聲來,說,老甘,你要辦扣待所嗎?老甘一邊說錯了錯了,心裡卻很難為情,裝作會寫的樣子,待那人走後,心想,這招待旅客的事大概要出力吧,於是又在口字下面加了一個力字,變成了拐待所。老甘辦拐待所的事很快在渦陽縣城裡傳開了。最後傳到了老甘這兒,老甘十分懊惱,再加上服務業生意難做,老甘一氣之下,招待所不辦了。可老甘又不甘心,不能就這樣灰溜溜地回村去,那樣豈不讓鄉親們取笑?經過再三合計,老甘決定承傳祖上留下的製作麵條的工藝開一家麵館。

  可縣城的麵館已有幾十家,打出的牌子有什麼葷湯麵、肉絲麵、幹素面、清湯麵、麻辣面、牛肉麵、羊肉面、刀削麵、手擀麵、豆雜麵等等等等,老甘嫌這些面的名字都太俗,太平常,老甘決定給自己的面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而且這名字裡面,要體現我老甘在哪兒跌倒的還要在哪兒爬起來的思想。聯想到麵條的煮調工藝,老甘給自己的面起了一個名字,叫“甘扣面”。甘扣面問世後,由於麵條工藝獨特,調料配方獨到,名字別緻,很快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麵條生意十分紅火,老甘很快賺了。可哪知好景不長,割資本主義尾巴風一刮,老甘麵館也被“割”掉了。老甘只好回家重操那修理地球的舊業。

鮮美爽口的渦陽幹扣面,你吃過嗎?

  文革一過就是十年。改革開放以後,老甘已經年過七十,麵條生意不可能再去做,可老甘的甘扣麵人們都還記得,有人從老甘那兒打聽到了甘扣面的工藝和調料秘方,改甘為幹。在城裡又幹起了幹扣面的生意。誰知這幹扣面,象勾魂之面,吃過一次再難忘記,於扣面生意又一次在老子故里的縣城裡火了起來。經過老闆們的20多年的不斷摸索嘗試創新,幹扣面越來越受到顧客的歡迎,渦陽人吃幹扣面的癮也越來越大。許多人不但中午吃麵,早、晚都要吃麵,尤如蘭州人愛吃蘭州拉麵,新疆人愛吃羊肉串一樣,一天不吃便覺少了點什麼。

  幹扣面的歷史眾說紛紜,但它的鮮美可口、獨具風味卻是眾口一詞的。在這個淮北平原上稍嫌偏僻的縣城,不論是在人流滾滾的大街,還是偏僻幽靜的小巷,走上不遠幾步,就可以看到一家幹扣麵館。麵館的門面除了幾個大字招牌外,並沒有什麼廣告。但人沒到店裡,那幹扣面特有的面香就撲鼻而來;進到店面,但見碗中的蔥絲姜蒜,盆裡的辣椒調油,籃裡的狗肉,都飄著勾人食慾的異香。因了習俗與口味的不同,諸多人不吃狗肉,說真的,狗肉乾扣面兩者攪和在一起,狗肉還真是沾上了幹扣面的光鮮。

  當一盆清香滑膩的豆芽湯、兩隻鮮嫩淌黃的荷包蛋端上桌來,一碗用紅色辣椒油攪拌的幹扣面呈放在面前,頓令食客口舌生津,狼吞虎嚥起來。時有外地人不理解,為什麼一碗普普通通的幹扣面,怎麼令人吃的那麼讒,喝的那麼貧,更不理解對幹扣面,當地人為什麼總是那麼的情有獨鍾……是的,飲食文化總是打上強烈的地域特色,就象廣東人喜歡吃糖,四川人喜歡吃辣,山西人喜歡吃醋一樣,渦陽人就是喜歡吃幹扣面。幹扣面,已成為渦陽人飲食生活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每個中午,下過課之後,走路不過幾步,就來到學校旁邊的幹扣麵館裡小坐。店面不大,人兒卻不少,各色人等都有,但大多和我一樣,販夫走卒還有像我這樣吃飯的學生,偶爾碰到認識的同學,總是不好意思的點點頭。老闆很好客,店員也很熱情,每次吃的時候都要大口大口吸允到嘴裡,然後鼓著嘴巴慢慢的嚼。那滋味可真是太棒了!

  幹扣麵館 是渦陽數量最多的飲食店,遍及城區的各個角落。渦陽人習慣在上班前後到熟悉的幹扣麵館去,叫上一碗幹扣面,另外加上一元或兩元錢的狗肉,唏唏溜溜,一會兒下肚,抹抹嘴開始一天的工作。

  其實呢,幹扣麵館都不那麼顯眼,看上去也不怎麼整潔。當街兩間門面,一間為出入之大門,另一間開了個大大的窗戶,兩眼大灶正對大街,其中一個灶上座落著碩大無朋的鐵鍋,熱氣騰騰。門臉門口,或蹲或站著一個遍身油膩的人,守著一個大概自漢朝以來形狀就沒怎麼變化的狗肉擔子,腳邊一個小爐子,上面是覆蓋著厚厚一層油,盛滿狗湯的一口小鍋,香氣四溢。進得門來,你會發現門面不大,肚量不小,裡面一個大廳依序放滿桌椅,普通的幹扣麵館至少也可同時容納30人就餐。選好位置之後,自己到門邊的一個消毒碗櫃中拿上一個搪瓷大碗和一雙竹筷,然後從旁邊的鐵桶中舀上一碗豆芽湯----------吃麵條之前的開口湯。可別小看這一碗豆芽湯,這可是原汁原味的豆芽湯,沒有加任何佐料,只是原生態的豆芽煮出的湯,那個鮮味,是你在別的任何一家飯店或者家中也無法嚐到的。說它原生態,原生到直接從豆芽生長的大桶裡直接拿出來煮的,雖說可能有點不衛生,但是就是它的這種味道的誘惑,使人們忘記了“病從口入”的良訓。

  進門就叫告訴老闆來幾碗面,現在正在大鍋裡翻滾。大鍋旁邊的案子上,一個一個排滿了搪瓷大碗。在用一雙長筷攪拌鍋裡翻滾的麵條的同時,店老闆按照她既定的順序一一往搪瓷大碗裡放入醬油、鹽、味精、蒜泥等調料。幹扣面的麵條和普通的麵條不一樣,那是一種泛著黃色的看上去硬邦邦的麵條,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玉米麵或者其他雜麵,其實是做麵條時加入了比平時多的鹼的緣故。故而,煮這種麵條要象煮餃子一樣,這不,店老闆不時掀開大鍋的蓋子往裡面加入涼水。

  麵條直接盛入裝好調料的碗中,由小二或自己端出。先別忙著吃,桌子上的辣椒油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你是否愛吃辣椒。能吃辣的就多放一些,讓整碗的麵條象火一樣紅;不能吃辣的就少放一些,只是稍微改變麵條的顏色就夠了。麵館裡的辣椒油也是獨門的調料,好多熟客也是奔著辣椒油去的。這就如同重慶火鍋的底料一樣,“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鮮美爽口的渦陽幹扣面,你吃過嗎?

好啦,今天半日閒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了,我是愛美食,愛分享,愛生活的半日閒,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但是很充實!如果大家對我們這裡的美食幹扣面有興趣的話,那你可以來渦陽,我請你吃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