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於光影,飯桌與愛


如果問你,談戀愛乾的最多的事情是什麼?

當然是吃飯啦,還有看電影。

食物的確能夠像愛一樣,填補我們靈魂的匱乏。吃看似是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好像跟藝術扯不上關係,但是在很多大導演眼裡,吃飯可是特別重要的場景。

星爺的「食神」裡,經歷人生大起大落、深諳人情冷暖的史提芬周“悟”出一碗“黯然銷魂飯”,配菜雖然家常,但催淚洋蔥讓人一面吃一面流著淚黯然銷魂。經常聽到人說好吃到流淚,也聽人說感動得要哭,也許味覺和生活就是這樣一種通感,就像讓人哭著笑的喜劇才最令人回味一樣。

囿於光影,飯桌與愛

李安的「飲食男女」裡,不善言辭的老父親,窮盡廚藝,也只是為了能留住子女多吃幾頓飯。

囿於光影,飯桌與愛

電影「七月與安生」中,安生也在七月家的日常晚餐裡,找回了缺失的家庭溫暖。

囿於光影,飯桌與愛

電影中的食物,總是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密相連,一場場吃飯的戲串聯了飯桌與愛。因為所謂愛,就是願意為對方做喜歡吃的東西,所謂家人,就是在一起吃很多次飯的人呀。

就像電影用鏡頭捕捉了光影,光影定格了食物的美好。而我們,用雙眼捕捉了這一切,也在生活中尋獲到自己的人生五味。在點滴的時間裡,如同釀造美酒般,尋找到生活的愛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