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清朝是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溫暖的風896

清代是否有明君,有名將,有名士,其實說到底都取決於標準。

先說明君。明君的標準是什麼呢?不懂歷史的人,只會以“好君主”、“壞君主”兩個詞彙來進行區分。一般來講,體恤下情的,就叫“好君主”,不體恤下情,不勤政的,就叫“壞君主”。但是哪裡那麼簡單呢?比如說一位君主,他十分了解底層群眾的疾苦,但是他為了統治,依然對群眾進行打壓。但是在他當政的期間,國家實力進一步上升,人民群眾相對安居樂業,那麼他是“好君主”還是“壞君主”呢?明君也是一樣的道理。按照清代官方的說法,康雍乾三朝是盛世,同治是中興,則穆宗同治帝都已經是明君了。但是按照唯物史觀來看,所有君主都是封建主義的代言人,哪個是為了人民群眾的?

至於名將和名士,其實說到底,是要看受眾如何渲染。比如說我們問到,秦朝名將名士是誰?漢朝名將名士是誰?乃至於唐、宋、明,其實大多數人能反映出來的“名將”、“名士”,大多都是民間戲曲、小說裡的人物。比如說關羽、諸葛亮、岳飛等等,大多都是民間渲染出來的,真正從歷史史書上了解他們的人少之又少。而清代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民間渲染大多是要在一個王朝滅亡之後逐步醞釀的,清代滅亡之後已經步入了近現代,哪裡有“演義”和“小說”去渲染他們這種形象呢?

當然了,清代必然是有名將、名士的。名將如嶽鍾琪、左宗棠、楊遇春,名士如袁枚,趙翼,還乃至於章學誠等人,都是十分著名的。


橘玄雅

這麼說吧,這句話本是高曉松說明代的:“明代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圖為高曉松↓




可能是因為明粉看不過去,改成″清代三無朝代,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其實說,明三無也好,清三無也好,朝代黑們的心理就是:“某朝即使某方面有能人,某方便做的好,我就是不認,因為我討厭某朝,所以該朝的再怎麼有名的人事在我眼裡都是垃圾,都不是明君,都無名將,無名士。”

其實談論到朝代黑,我很喜歡知乎裡的一名人士的一句話,他說的非常好:“對一個朝代及其鄙視的往往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看多了這個朝代的爛事,瞭解的太多,因此反感這個朝代,比如明史大家顧誠,吳晗等人。 一種是看的不太多,又想裝逼黑一把,黑也黑不到點子上,比如高曉松。他不說出名士只有唐伯虎的話,其實還挺唬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