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M9的成像質量會比徠卡大M好嗎?

庸人良品

直到現在,很多人依然對M9乃至以前的徠卡機器念念不忘,因為它們採用的是CCD傳感器,甚至有人說,CCD時代的終結就是徠卡的沒落。國內外各大論壇對CCD和CMOS的爭論也很多了,這二者的區別,大抵是原理差異、相較而言的技術差異、成像效果,還有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的不同。

總而言之,CCD是電荷全部轉移到輸出端,由一個放大器進行電壓轉變,會產生大量電壓損耗(所以費電),但也因此,產生的噪點較少;而CMOS是信號在一開始就直接轉換,更易被讀取,但因為每個像素都對應一個放大器,所以噪點較大,不過發展到現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大幅改善。

JPG直出時,CCD的色彩確實強毒,對藍色和綠色的表現比較討喜,油油的翠綠、幽幽的蒼藍;相較之下,CMOS這點可能不如CCD,但是徠卡有機內渲染,力求JPG接近CCD的感覺。CMOS成像更有王家衛電影的感覺,暖暖的,且略低沉、厚重。至於DNG格式,CCD與CMOS都擁有非常強大的寬容度。

by Sean Sweeney,Leica M9,50/0.95

by M9

by David Shen,M240

by M240

By Laurel Duermael,M240

而說到後期則又是個讓人爭論不休的話題。國人真是善於爭論啊!拒絕後期是膠片粉和CCD粉中一部分人的觀點。當然CMOS粉也有不少人支持直出的。徠卡都會附帶一個提取碼,送給每位用戶在兩臺電腦上安裝Lightroom的機會,這至少說明徠卡的態度是支持後期。

下面的對比圖一張來自M9,另一張來自M240,只使用了LR簡單處理整體。你能分辨出哪張是M9拍的嗎?

(左M9,右M240)

(上為M9,下為M240)

膠片時代也有後期的,只是那是物理化學手法,那為什麼到數碼時代,用軟件做後期就會被一些人橫加指責呢。說到底,無論是膠片還是感光原件,都是平面的,無法像人眼的球面鏡一樣那麼高的寬容度。分區曝光也好,HDR也好,都不如後期的來的實在,也不如上個GND靠譜。

(左M9,右M240)

既然從生產方是鼓勵後期的,從傳統來看後期也不是數碼時代的產物,從使用角度看,只要大法的曲面CMOS沒有到達全畫幅的量產程度,後期是必須也一定存在的,看國際上參賽的作品也沒見過誰家沒做後期的。

(左M240,右M9)

(左M240,右M9)

(左M9,右M240)

(左M240,右M9)

(上為240,下為M9)

(上為M9,下為M240)

徠卡的策略就是依靠自家CMOS儘量模擬CCD的感覺再搭配後期,逐步的讓消費者淡出CCD領域。除此之外,CCD有的CMOS都有,可CMOS的高感、低耗電、可實時取景都是CCD無法再來過的東西了。CCD的好註定成為調劑品,就像我也喜歡CCD,也喜歡biogon,但他們註定成為過去。

(上為M9,下為M240)

(上為M9,下為M240)

歷史總是在輪迴,當初徠卡數碼化來到時,多少膠片徠卡粉都在詆譭M8,認為只有膠片徠卡才是正宗,數碼的就不再是徠卡了。雖然我也不喜歡M8,但如果沒有他,徠卡現在只怕是和祿萊一個下場。而徠卡終於走上CMOS的道路,現在又開始說CMOS是丟了徠卡的臉、CCD才是徠卡正宗?真的有必要爭論嗎?

如果說單反(單電)是要拍攝者拍到好照片的話,徠卡就是要拍攝者:別錯過好照片!

徠卡,什麼是徠卡,我覺得不是膠片,不是CCD,而是旁軸測距把拍攝者帶進了照片裡,也許其他人看不到。但看,你我不就在照片中的一個角落,拿起了相機..........


君峰影像

CMOS的像素單元裡面包含放大電路,而CCD的像素單元裡面沒有放大電路。因此,在數碼圖像傳感器發展的初期,同樣的面積,同樣的像素情況下,CCD的開口率比CMOS大,所以低感光的信噪比比CMOS好。(什麼是開口率?就是像素能夠吸收光線的有限面積與像素總面積之比。

但由於CCD先天存在很多不足,已經被主流廠家拋棄數年之久。而CMOS的製造工藝還有微稜鏡等技術不斷進步,所以現在拿大M跟M9P比較,紙面數據肯定是大M更好。


其次,leica M9系列的CCD存在質量問題,產品大量的出現返修。而leica現在已經停止無償維修服務,現在還選擇這個型號,除非是你個人特別喜歡,否則不太明智。


從耗子胖成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