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相聲曲藝之鄉,馮鞏郭德綱之後,天津相聲後繼有人嗎?

零下一渡

天津是曲藝之鄉,沒有之一。是相聲窩子,沒有之一。全國大部分說相聲的或多或少和天津有關聯。一個相聲演員沒來天津說過相聲,肯定就不是成功的相聲演員。長期以來不論是相聲還是京劇,沒在天津唱紅就不算真正唱紅。即使如侯寶林,天津觀眾也是譭譽各半。對比郭榮啟的《夜行記》和侯寶林的《夜行記》就明白其中的差別。

天津是個平民城市,市井文化積澱深厚,追星族裡天津人很少。零幾年我在天津中華曲苑裡聽哈哈笑團相聲,陳佩斯朱時茂就坐在我的前排靠近過道,上百名觀眾來來往往,對這麼大的明星扭頭一看而已。陳朱二位非常客氣的為每對演員上了倆個花籃,主要演員佟馬、劉文步鄭福山每對四個花籃,主持人介紹獻花籃熱心觀眾是陳佩斯朱時茂時,觀眾報以禮貌性的掌聲。僅此而已。這種城市文化氛圍,形成了演員、觀眾對新生事物不太敏感、較易知足的性格,隨遇而安,習慣戀家。較為保守,能接受改良,難以接受推到重來的變化。這種氛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相聲演員也是如此,跟著老先生學相聲學的就是傳統基礎,段子風格,表演風格,包袱手法正宗傳統。20多歲的演員去外地演出,幾乎都被外地相聲同行尊稱為“年輕的老先生”。😂可以參考德雲社高峰的表演風格,明顯有別於其他演員,就是規規矩矩說相聲。用老郭的話來講“奔著老藝術家”而去。騷浪賤萌,裝傻充愣,扭捏作態,怪聲怪調,那不是說相聲,臺上“耍活寶”從來不是天津相聲風格。

馮鞏離開天津已久,過去以捧哏為主,現在也基本不說相聲了,不做評論。以老郭來講,平心而論,老郭是非常能吃苦、具有堅韌毅力的人,值得敬佩。成功源自他自身努力,也離不開北京平臺的地利因素。

假如一直在天津,同樣的老郭,絕不會有如今的紅火。楊少華退休以後還要執意當一個“老北漂”,才有了老來紅,如果不去北京,他也就是一個默默無名、輩分不清的曲藝團退休捧哏演員。

天津從來不缺優秀的相聲演員,不用擔心相聲後繼無人。現在活躍在茶館裡的年輕演員,隨便一個,單論相聲功力絕不低於何(雲)偉、曹雲金,只不過沒有走出去,缺乏一個展現的平臺,缺乏一點機遇,缺乏一點走出去的動力。

最主要的是缺乏老郭那種“我要成功”的進取精神。

舉個例子,當年在蘭州軍區文工團有一對相聲演員,逗哏的叫龐軍,捧哏的朱軍,現在逗哏的龐軍在天津為女演員劉春慧捧哏,而捧哏的朱軍在中央電視臺當主持。對,沒錯,就是那個主持春晚的朱軍。

性格決定命運!



明揚51

天津相聲界人才輩出,不用擔心後繼無人的問題,但是後來人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準,這倒是挺讓人擔心的事情。

天津本土有知名度的相聲演員除了老一輩的馬志明、楊少華等,以及紅透半邊天的郭德綱以外,還有裘英俊、于丹、張番、劉銓淼、劉春山、許健等等,但是要想達到郭德綱的高度,目前這批人沒有一點可能。

要說能夠達到郭德綱一半高度的人,我推薦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和徒弟張雲雷,這倆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都是德雲社當下力捧的小鮮肉,不僅相聲基本功紮實,而且顏值很高,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那粉絲的瘋狂程度令郭德綱都自嘆不如啊。

雖然說郭麒麟和張雲雷在相聲的作品方面還有所欠缺,但是他們目前還非常年輕,都是二十出頭,相信經過歲月的磨練,在未來的相聲界,他們比較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