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牛肉麵何以成為城市名片

最近,由於蘭州牛肉麵普遍漲價的緣故,網絡上又一次將牛肉麵推向了風頭浪尖。那麼為什麼一碗麵條卻具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呢?

說起來蘭州人大多都是“面肚子”,對於大部分蘭州人來講,食物結構主要以麵食為主。蘭州麵食花樣很多, 有臊子面、炸醬麵、漿水面、牛肉麵、餄絡面、滷麵……,面可以有很多種吃法,可以是拉麵、可以是手擀麵、可以是拉條子、可以是面片子,可以炒著吃、可以燴著吃、可以澆上湯頭吃、還可以幹拌著吃。其中最出名的就要算牛肉麵了。

蘭州牛肉麵何以成為城市名片

其實在蘭州,最普遍最家常的麵食,應該是臊子面和漿水面。天冷的時候,吃一碗熱騰騰的臊子面,調點辣椒油、香醋,額頭微微冒汗,驅寒暖胃;天熱的時候,來一碗涼爽的漿水面,就著鹹韭菜,再來點隴西臘肉或滷肉,解暑降溫,美的很!

蘭州人對臊子面和漿水面比較看重,誰家的女人能做出一碗讓人垂涎的麵食,那就是誰的福氣更是男人的“面子”。在街坊四鄰中的地位也相對高一些,哪家鄰居家裡辦事,都會主動邀請手藝好的人前去幫忙。

在蘭州,如遇婚喪嫁娶之類的大事,必然要搭起棚子、支起爐灶招待親朋,起碼要三天九頓飯。除了辦事當天的大宴,其他時候就以臊子面、頭餚湯為主。

那麼為什麼在蘭州的牛肉麵可以獨樹一幟,而臊子面、漿水面卻叫不響呢?以筆者愚見,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蘭州牛肉麵何以成為城市名片

首先可能是民族原因。漢族人的文化其實就是中原文化,“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漢族人認為只有讀書出仕才是正道,可以光宗耀祖。餐飲行業是伺候人的,所以不喜歡從事餐飲業,即便是從事餐飲,也要搞成“高大上”的炒菜酒樓,而不願意從事門檻較低的小吃。而回族人因為世俗問題和文化差異,從業面較窄。而小吃投資成本較低,正好可以用來解決生存問題,所以,到現在蘭州地面上小吃還多以回族特色為主。比如:牛肉麵、釀(讓)皮子、羊雜碎等。

改革開放以後,政策放開了,很多老蘭州回族人文化底子差,沒有合適的工作,家裡兒女又多,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就在家開起了小飯館。牛肉麵的普及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由於甘肅的回族聚居區自然環境差,一些回族人從臨夏、天水等地跑到蘭州討生活也以開小飯館為生,也多以牛肉麵為主。

牛肉麵價格便宜,量大,很快就受到蘭州人的喜愛,包括支援大西北來的外地人。而這些當初支援大西北的人,後來陸續返鄉,便將蘭州牛肉麵的口碑也帶到了全國各地,這為蘭州牛肉麵叫響全國奠定了基礎。

蘭州牛肉麵何以成為城市名片

相對而言,蘭州的臊子面和漿水面在名氣方面就比較吃虧。臊子面和漿水面都是西北地區特有的麵食,最先打響的要數陝西的岐山臊子面,雖然蘭州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實際區別很大,但無奈重名了,在怎麼努力也沒翻得了身。漿水面的澆頭由於是由煮麵條的麵湯發酵而成,口感酸爽,外地人短時間內無法接受。就像北京著名的豆汁一樣,北京人愛的要命,外地人只能捏著鼻子呡一口。所以,漿水面一直走不出西北。

蘭州是省會城市,蘭州人多少都會有些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吃東西自然就要講究一些。吃臊子麵漿水面一定要求是手工擀麵,臊子面的澆頭絕對不能少了黃花木耳,還要配點滷肉;漿水面的漿水一定要清亮,不能渾濁,不吃漿水菜,要有肉,沒肉起碼也得配上虎皮辣子。三五個人結伴吃一頓臊子面或漿水面,怎麼滴也得加兩三盤菜,所以下館子吃漿水面的消費並不低。

蘭州牛肉麵何以成為城市名片

相比之下,牛肉麵的消費可以算是最便宜的了。7、8塊一碗,也不用等很長時間,端著碗找個沒人的座,低頭吃完,拍屁股走人,總共也就15分鐘左右,是名副其實的“快餐”。而且豐簡隨意,“豪華套餐”加肉加蛋也過不了20塊。即便只是純粹的吃一碗麵,撈麵師傅一樣會問你要粗要細、辣椒多少,更不會有其他食客投來鄙夷的眼神。所以,牛肉麵最親民、最實惠、最便捷、最省事。

蘭州的牛肉麵已經成為蘭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對於大多數牛肉麵的食客來說,牛肉麵解決的還是填飽肚子的問題。走進大街小巷的牛肉麵館你會發現,在這裡就餐的人還是普通人居多,他們衣著樸素、面色暗淡,吃完一碗麵馬上就要奔赴工作現場。比如,家電維修工、裝修工、商場銷售人員、快遞員等,還有就是學生了,牛肉麵在他們的食譜中佔了很大的比例。當然也有地處遠郊,卻車水馬龍的麵館,比如某某婭、某某勒,去這裡吃麵必須得開車才行,你還不一定能找到停車位。這些食客一是慕名而來的遊客,二就是為了換換口味的“精英”。這樣的館子在蘭州屈指可數,不具有代表性。

蘭州牛肉麵何以成為城市名片

隨著蘭州市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的舉措,蘭州牛肉麵重新成為網民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個蘭州人,真心希望“蘭州牛肉麵”腳踏實地穩步發展,切不可只圖發展而忘了親民,沒有千萬普通人的支持和厚愛,牛肉麵就會失去群眾基礎。

最後說一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讓“青出於蘭而勝於蘭”見鬼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