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民以食為天,在中國,吃是一件頂頂重要的事情。


最風靡的紀錄片,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街上排隊最長的店鋪,是奶茶店;哪怕到了南極,科考隊依然想著種菜做火鍋……


對於我們而言,美食其實是一種信仰。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春節除夕夜合家團圓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重頭大宴。供圖/圖蟲創意


關停了餐館,逼出了互聯網廚神


在這個對吃傾注如此多熱情的國家裡,美食的意義在春節闔家團聚的日子裡尤為突出,過年要吃好點,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共識。


然而2020年的春節,一場疫情讓我們只能宅在家中,被燒烤火鍋酸菜魚北京烤鴨早茶炸雞養刁了胃口的我們,不得不告別昔日下館子叫外賣的日子。


於是,看著家裡囤積滿滿的食材,一大批在“加長版春節假期“裡又閒又饞的網友只能重新拾起“廚藝”這項民族技能。畢竟,面對美食,中國人絕不低頭。


由此,一波自制美食潮風靡大江南北,全國人民都在廚房折騰美食,朋友圈曬滿了蛋糕、蛋撻、麵包、餅乾、餃子、包子、涼皮、油條的家庭廚神版。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宅家美食大賽,各地網友施展渾身解數。供圖/下廚房微博網友曬圖合集


中國人在春節的下廚熱情,甚至讓麵粉一度脫銷。


在線上,頂著快遞基本停運的壓力,麵粉的淘寶採購指數依然強勢增長24.1%。在餓了麼外賣平臺上,麵粉的訂單則增長接近6倍。而在線下,各地網友都在哀嚎:我媽讓我下樓買麵粉,結果超市面粉都賣光了!


同時,麵粉在微信上的搜索指數於一個月內急速增長,日搜索最高峰達到1869848, 比春節前增長約4.5倍;百度資訊指數中麵粉在2月19日達到日搜索最高值8355100,比上月增長約13.3倍。


一時間,麵粉成為了與口罩、酒精並肩的春節最火商品。


為什麼是麵粉火了?


都說北方人喜歡吃麵食,而南方人則離不開米飯,然而這個假期,麵粉強勢突圍,成為南北方廚藝大賽共同的選擇。到底是為什麼?


中國的主食分佈格局受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以秦嶺-淮河線為界,北方地區多處於溫帶季風氣候,氣溫較低,降水較少,以旱地種植為主,適合種植喜幹耐寒的小麥;南方地區則溫暖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南方農民多種植適合高溫多雨氣候的水稻。


從1950年到2015年間,以秦淮線以北的小麥種植區總面積約2300萬公頃,佔據了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85%以上。同樣的,南方稻區約佔我國水稻播種面積的94%。南北方的糧食出產差異誕生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於是我們有了這樣的印象:北方人鍾愛蘭州牛肉麵、biangbiang面、炸醬麵,南方人則喜歡嗦螺螄粉、桂林米粉、酸辣粉、肥腸粉。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陝西、河南、甘肅、山西都是麵食大省。供圖/圖蟲創意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南方人愛吃粉,主要有湯粉、幹拌、炒粉三種形式。左上攝影/嚴躍新,供圖/圖蟲創意


不過,隨著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南米北面的格局被逐漸打破。


在唐朝之前,由於交通不便,中國南北之間的農業、經濟交流較少,南方人幾乎不食用麵粉製作的美食。直到永嘉之亂後,由於中原地區多次動亂,北方人為了生存集體往較為和平的南方地區移居,大量的移民向傳統食用米飯的南方地區帶來了麵食。


從此,南北口味在漫長的歲月逐漸融合,以至於南方地區也能接受美味的麵食,麵粉的統治力開始橫跨南北。


在中華美食主要形成時期的宋代,士大夫因靖康之亂衣冠南渡,來自河南尤其是開封的達官貴人,因為特殊的政治地位,不但沒有入鄉隨俗吃米飯,反而將吃麵食的習慣,滲透到江南的飲食習慣中。來自開封的灌湯包在杭州派生出了小籠包,在近一千年的發展中,成為江南經典美食。


隨著食麵之風蔚為大觀,以大米為主食的南方地區,也十分熱衷開發自己的麵食。蘇州的楓鎮大面、上海的鍋貼、廈門的沙茶麵、廣州的叉燒包、成都的抄手、福州的扁肉……在中國的美食地圖上,由麵粉創造的佳餚,遍佈大江南北。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南方地區的麵食種類也很多。供圖/圖蟲創意


可見,麵粉在幾千年的美食進化中,隨著人口遷徙和美食傳播,早已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把古老的味覺感受,刻在了一代代人的記憶之中。


而到了交通高度發達、南北方人口流動極為頻繁的現代社會,南米北面的飲食格局進一步發生著變化。在隨時隨地能買到麵粉、大米的今天,人們的飲食選擇更多由個人愛好、家庭飲食習慣所決定。


更多花樣的麵食,在宅居的長假裡,贏得全國人民的歡心。


在接近一個月的“禁閉生活“中,枯燥的宅居生活引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食的創作熱情。由於春節前囤積的(並且比較貴的)蔬菜肉食儲備量有限,便宜、大量的麵粉自然成了優秀的原材料。


同時,以麵粉為主材的美食種類也特別多,橫跨中西烹飪領域,還特別容易上手。麵粉在中國人的手裡幾乎有著魔術般的神力:烤、蒸、炸、煮、拌、滷、燜,名目繁多,甚多花樣。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供圖/中國國家地理《最中國的23碗麵》


和麵粉比起來,南方人平時食用的大米顯然在便捷性和花樣上略遜一籌。


從超市裡買回來的麵粉可以直接製作麵條、蛋糕、饅頭、餃子等主食,但是大米如果不做成米飯形式,就必須經過研磨,而現代人家庭早已不具備這樣的加工條件。哪怕直接買粘米粉,可以製作的美食仍然侷限在蒸煮和煎炸,並不能滿足現代人口味的多樣性。


當然,宅在家裡的人們更傾向於選擇麵粉作為原材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麵粉更容易消化。老人常說,麵食養胃,米食漲肚。蝸居城市裡,家裡有限的空間決定了當代人“在家吃飽就攤著”的生活方式,因此做了“肥宅“多天的我們,在飲食上自然更加鍾情於容易消化的麵食,減少攝入容易腹脹的米粉。


美食,是我們最溫暖的堅守


在中國胃面前,有限的食材也能被玩出花樣,哪怕在這個全民禁足的非常時期,僅僅是一團平凡的麵粉,仍能帶來嘴與胃的滿足。


當一線醫護還在奮力拼殺,當整個社會因為病毒停擺,中國人用一個又一個宅家美食比賽,在苦悶的生活中努力創造快樂的源泉。疫情之下的廚房裡,藏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與眷戀。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茶餘飯後,靜待疫情過去,再一起出門,吃遍闊別已久的酸辣粉重慶火鍋意麵海鮮蝦餃烤五花肉。


而現在,就讓麵粉,暫時做廚房裡最大的寵兒吧。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攝影/Alexas_Fotos,pixabay

·李偉.中國小麥生產的時空演變特徵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規劃,2019,40(10):49-157.

·王利民,劉佳,季富華,姚保民,楊福剛.中國小麥面積種植結構時空動態變化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9,35(18):12-23.

·李鳴生.《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 2018.04《李振聲 麥地裡的守望者》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繫。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相關雜誌推薦


疫情之下,麵粉居然成了中國廚房的最大寵兒

付致這行話₴Q4oG14lFp0o₴轉移至τáǒЬáǒ,【2020年1月期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