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這6種企業將被淘汰

疫情之後,這6種企業將被淘汰!

賺錢是認知變現,虧錢是認知缺陷。


在疫情已經接近尾聲,我們需要對它做一個總結!


所有的偶然背後都是必然。每一次重大變故都是社會系統的自我升級,這次疫情就是一次加速淘汰的過程,也是一個加速生長的過程。


這次疫情之後,將是很多企業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同時也是很多企業發展的絕佳之年,我們列舉了6種正在被淘汰的企業,以及4種將加速成長的企業,供大家參考:


疫情之後,這6種企業將被淘汰


1. 恐龍型企業

恐龍曾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劇烈的地震、海嘯、火山噴發,當時火山灰和毒氣遮住了太陽,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氧氣含量極低,恐龍集體滅絕,無一倖免。

恐龍為什麼會滅絕?因為它體積龐大,能量消耗巨大,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差。“恐龍型企業”就是具備恐龍這些特性的企業。

比如最近處於風口浪尖的海航集團,已經正式被政府接管,這次疫情成為壓倒海航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資產曾超1.5萬億,年收入近7000億的龐然大物,在高槓杆、高負債、多元化的擴張方式下走到了盡頭,應聲倒下。

2. 大象型企業

大象型企業,指的是傳統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這種企業往往體型龐大/行動笨拙,卻又沒有達到壟斷的地位。

比如山東的經濟狀況就屬於典型的“大象經濟”,傳統產能約佔其經濟比重的70%,而重化工業又佔其傳統產業比重的70%,這就像又笨又重的大象,山東也有很多大象型企業。

這種類型企業生產效率低下,員工互相推諉,組織結構老化,領導有心無力。每當有動盪到來,笨重的身體不能靈活騰挪,只能硬生生的站在原地捱打,被螞蟻雄兵蠶食。


3. 老虎型企業

老虎屬於直來直去又獨來獨往的捕食型猛獸,每次食肉量最多可達30公斤,而後的6天裡可以不用吃肉。“老虎型企業”指的是那些具備特殊資源關係,又不願意去創新和改變的企業。

“老虎型企業”往往過度依賴於單一的訂單,雖然利潤可觀,業務穩定,但是缺乏多元化的客戶和渠道,缺乏持續穩定的現金流,一旦外界出現變動,遭遇的就是滅頂之災。


疫情之後,這6種企業將被淘汰

4. 狐狸型企業

狐狸奸詐狡猾,詭計多端,擅長狐假虎威。“狐狸型企業”指的是那些善於鑽空子和投機取巧的企業,這種企業往往看到什麼賺錢就幹什麼,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利用人性的弱點去賺錢。

而如今,人的心智變的越來越成熟,信息變的越來越公開透明,消費者也變的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淡定,面對五花八門的套路,消費者的免疫力大大增強,因此這些狐狸型企業必將被淘汰。

5. 熊貓型企業

大熊貓99%的食物都是竹子,如果竹子沒有了,大熊貓可能就滅絕了;如果它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能早被人類捕殺殆盡了。

“熊貓型企業”指的是收入單一,客戶單一,渠道脆弱卻又受到保護的企業,比如近日剛剛破產清算的企業百程旅行網(儘管阿里巴巴是其第二大股東),由於疫情導致旅遊出行人數斷崖式驟減,引發資金鍊斷裂。

有的熊貓型企業過於依賴政府保護和政策補貼,比如新能源汽車。這次特斯拉的引入,就像一條鯰魚,一定會淘汰那些沒有市場競爭力的車企。


6. 兔子型企業


“兔子”最愛繁殖,比誰都愛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類生出大量“小兔子”,形成“兔子窩”,霸佔著崗位、資源和機會。如果一個公司大量崗位被“兔子”霸佔,就會形成了“兔子型企業”,產生出兔子窩的文化,失去戰鬥力。

毫無疑問,這樣的企業必定會被淘汰。

那什麼樣的企業能在這次疫情之後堅強的活下來呢?

以下四類企業值得我們思考:

1. 灰熊型企業

灰熊在食物短缺的冬季會選擇冬眠,它會躲在洞中將體溫下降約4度,這樣心跳速率會減緩75%,它的能量來源就從飲食轉換為體內儲存的脂肪。等到春天到來之後,它才會恢復狀態,重新捕食,補充體能。雖然原本壯碩的灰熊會變的消瘦很多,但它的攻擊力依然強大。

灰熊型企業就是那些能夠隨時降低成本/控制消耗的企業。對於那些體量較大的企業來說,現在的首要問題不是“開源”而是“節流”。將自身的消耗量大幅度降低,才是熬過冬天最佳的方式。


疫情之後,這6種企業將被淘汰

2. 獵鷹型企業

獵鷹可以在10公里距離內發現獵物,它在2000多米的高空俯視地面時,能從許許多多移動的景物中發現小動物,並能不斷調節視距和焦點,幫助它準確無誤地捕獲獵物。

“獵鷹型企業”具備極強的“前瞻性”,善於對未來做預判。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大量增持美國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基因(Biogen)的股票。高瓴資本2019年第四季度大幅增持遠程辦公大牛股ZOOM(疫情之後漲幅高達57%),並持續重倉12家生物製藥企業。


獵鷹還有一個啟發性極強的傳奇故事是“鷹的重生”:鷹在40歲的時候,鳥喙、爪子和羽毛都已經嚴重老化了,這個時候鷹會飛到懸崖上,將自己的鳥喙敲掉後,等待新的鳥喙長出來,再將自己的指甲拔掉,等待新的爪子長出來,最後拔掉自己的羽毛,等待新的羽毛長出,鷹就完成了涅槃。

整個“自殘換重生”的過程需要耗時5個月,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可以為獵鷹再次爭取到30年的生命,將獵鷹的壽命由40年延長到了70年。

此次疫情對於很多企業而言就是要經歷一次痛苦的“自殘換重生”的過程。要麼涅槃,要麼消亡,就在一線之間。

3. 鱷魚型企業

鱷魚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在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鱷魚水陸兩棲的特點使它在水中、陸地都極具生存能力。

此次疫情之後,純線下的企業將越來越難以為繼,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線上線下融合(OMO:Online-Merge-Offline)的企業。如果你不具備線上線下兩棲作戰的特性,你的企業將會很快失去競爭力。


4. 蜂蟻型企業

蜜蜂和螞蟻是在恐龍時期就出現的動物,卻可以存活到現在,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靈活和高效的組織能力!

比如每一個蜂群都是由有一個“蜂王”和少量的雄蜂及數量眾多的工蜂組成,每一個蜂群都有很好的自運營能力,一隻優良的中華蜜蜂蜂王年產卵總數可達10萬粒以上,每一隻工蜂都能採集花蜜分泌蜂王漿,繁衍後代的同時供養蜂王。

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紅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他們就像一個蜂王一樣,配合的團隊就像雄蜂一樣緊密配合蜂王,而數量眾多的粉絲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網紅,購買網紅推薦的產品。

同時,大量的精眾品牌也會誕生,這些品牌只服務於垂直細分領域的一小部分精眾,這些精眾願意為品質買單,願意為情懷買單,願意為圈層買單,當然他們組織形式也像蜜蜂一樣,各司其職,各取所需。

未來將出現一批“去中心化”並能自行運轉的“平臺+個體”的蜂蟻型企業。


疫情之後,這6種企業將被淘汰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總結出疫情之後企業生存的四項修煉:

1、線上的營銷能力(很多純線下企業將會滅絕)

2、分工與協作的能力(蜂群蟻群的分工協作方式)

3、IP的影響力(精神引領取代低價促銷)

4、打開邊界的能力(全員參與)

其實企業和人一樣,都有面對“生老病死”的過程。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一家企業,都應該有一種“向死而生”的勇氣,才能走出黑暗森林,迎接黎明的朝霞!


萬物凋零之時,也是萬物重生之日。


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往往並非起點,而是拐點,機遇都在拐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