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餑餑、炸魚、包“隔年陳”包子……漁家忙年講究多

煙臺民俗 | 蒸餑餑、炸魚、包“隔年陳”包子……漁家忙年講究多

春節是漁家一年最紅火的節日。特別是在風帆時代,忙年勝似過年。

“辭了灶,年來到”,年前的日子都是倒計時的,幾天裡,要陸續蒸餑餑、炸魚、“熬碗”,蒸糕、包粽子、包“隔年陳”包子(準備正月吃,意在從今年吃到明年,視為富有)。蒸餑餑的同時,還要和麵蒸做豬頭、羊頭,蒸聖蟲、元寶等。特別是大聖蟲,在家擺供祭祖,出海要帶到船上“壓船”。所有的六獸麵食,均身插紅棗,口銜硬幣。

到臘月底,忙年達到高峰。所有平日積攢的營生,都要全家合力突擊完成:縫補拆洗衣被,掏灰、墊地、劈柴,糊炕、糊窗、剪過門錢、擦拭家飾。房前屋後,室內室外,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就是水缸滿了也要挑一擔添上,讓它往外流,圖的是“滿”、是“盈”。

中午封對子,是忙年接近尾聲的標誌。不僅街門、二門、家門貼對聯,街門、二門的門框上還貼副聯,照壁、過木、水缸、米櫃、炕頭、槽頭都貼福字。

煙臺民俗 | 蒸餑餑、炸魚、包“隔年陳”包子……漁家忙年講究多

家裡封完了,要到海邊給上了塢的船封對子。船頭、船尾、大桅、舵樓上,都是吉利語、彩頭語。如“船頭無浪行千里,舵後生風送萬程”,橫批“一網兩船”;“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百靈相助”,橫批“招財進寶”;“九曲三彎隨舵轉,五湖四海任舟行”,橫批“海不揚波”,等等。

一些富裕戶,封船對子時,要在船頭處擺置貢品,鳴放鞭炮,有的敲鑼打鼓,讓對子封得有聲有色。

所有的對子都封上,要等全家人都到齊,最後封街門對子。因為漁家最忌家人不齊,不然,有的被封在外面,家裡不團圓。閨女回孃家也要趁封對之前回婆家去,不能在孃家過年。

臘月三十的下午,看家門庭院,猩紅點點;望街巷海灘,火紅一片。紅,把年包圍起來,紅,把漁家裝潢成火的顏色。

萬事俱備,只等神仙(俗稱“請老太太”),此即年前最為莊重的一件事。

傍晚時分,全家男性都更換新衣,持香紙和金銀錁,到各自的祖墳地燃放鞭炮,邀各路神仙來家過年。

家中所設的祭場、供品都已擺放就緒。供桌多為八仙桌或米櫃,居堂屋右後角,供桌牆上,家譜居中高懸,兩側襯有文字對聯或畫聯。供桌上,祭品擺放講究,最裡邊是祖神匣,祖宗三代牌位居中,兩側的方糕、聖蟲和紅筷子左右對稱。由此向外,一排是3摞精製的大餑餑,每摞5個,呈塔型;二排是盛有糖果的5個果碟,內裝糖塊,點心;三排是五顏六色的供碗,碗內的魚、肉、丸子、粉條等菜餚,超出碗沿兒,拔起尖頂,上著紅粉條,綴加青頭,顯得豐盈富有;四排是香爐碗居中,兩旁分列錫器蠟臺和木竹香筒;最前排是3個酒盅,內裝白酒,以備澆奠。富戶的供桌上有的擺設“錢龍”,即銅錢用紅線串起再造型。時到夜晚,焚紙燒錁,叩頭祝福。

諸神臨門,漁家的禁忌很多:大人孩子都不準說粗話、髒話,不準動針、使刀、弄剪,不掃地,不向外潑水,夜間不往家端尿罐……一色的吉祥語,過年話。


煙臺民俗 | 蒸餑餑、炸魚、包“隔年陳”包子……漁家忙年講究多

一家人吃完餃子,鳴放鞭炮,伴著明燭,守歲至深夜。

起五更,全家老小穿新衣,戴新帽,相互問好,給老人叩拜。自家拜後,開始吃粽子。“粽”與“掙”諧音。這時,若有來拜年的近親,也要讓其吃上幾口,因為你掙、我掙,年才更豐。


煙臺民俗 | 蒸餑餑、炸魚、包“隔年陳”包子……漁家忙年講究多

初一早晨這頓餃子,是全家的“迎春飯”,所有的心願都包在裡面:硬幣,能發財;大棗,早早紅;年糕,步步高;糖塊,日子甜;花生,生貴子……不是個個餃子裡都有,所以寧肯多吃碰運氣,即使一個“吉祥”沒吃到也無妨,反正裝了一肚子“飽滿”。

文 / 劉文權

原文發表於《煙臺晚報-煙臺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