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行業投資人:暫時進入“休眠期”,疫情後或有報復性反彈

從去年末開始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發展都產生著重要影響,身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的消費服務業首當其衝。

數據顯示,在2003年非典時期,消費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佔比為39%。而今天,第三產業對於宏觀經濟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其中消費服務行業對GDP增速的貢獻率更是超過78.5%。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破萬億元。在今年的新冠疫情發生後,這些行業基本停業、停市,遭遇重大損失。

疫情衝擊下,專注投資消費服務業的PE機構何去何從?他們有哪些投資策略的調整、堅持,如何與被投企業共渡難關?

消费行业投资人:暂时进入“休眠期”,疫情后或有报复性反弹

長期來看,線下商業是不會就此閒置的,只是內容會有所變化。-甘俊 攝

堅守消費投資,疫情過後或有報復性反彈

“正常情況下,我們是滿天飛著去見人,或者去街頭巷尾做盡職調查。但現在大家都基本不出差了,更多是做投研、在線學習培訓。在這種暫時的‘休眠期’裡,投資節奏是進一步放緩的。”近日,天圖資本管理合夥人、首席投資官馮衛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說。

不過馮衛東表示,未來恢復正常後,投融資情況或將會更好,大家都是急切需要錢的。對天圖資本來說,長期的投資戰略並不會受到大的影響。團隊長期來說還是看好消費服務業,戰略不會因此而動搖。

相比創投行業,可能實體經濟受到的影響會更大。馮衛東表示,就消費服務行業來說,首先,由於不鼓勵外出活動,線下零售商業是比較慘淡的,需求可能只有正常時期的百分之幾,尤其是餐飲行業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局面。但比這個更嚴重的是預期問題,因為不知道何時能夠恢復正常,這也讓大家無法做出明確的規劃。

第二,相對來說,線上零售會獲得一些發展契機,很多人轉向外賣、電商渠道消費,但這依然會受到供應鏈、物流成本提升的影響。天圖投資的企業也都在齊心協力想辦法,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要促進線上業務的發展。

“但長期來看,線下商業是不會就此閒置的,只是內容會有所變化。比如任務型、實物型購物消費的佔比會進一步下降,但服務型、體驗型消費還是會以線下為主。”馮衛東說。

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宋向前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來說,生鮮外賣、在線教育、遊戲娛樂等在非常時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來看,疫情過後人們的生活將回歸正常,有些線下消費服務方面的基本需求是不變的。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人們還是願意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空氣,去社交、去體驗線下服務。餐飲、服務、旅遊等行業,未來或將迎來報復性的反彈。

“加華資本已經專注於投資消費服務行業13年,長期來說,我們的投資策略是不會改變的。我們仍然會看多中國,紮根於中國的消費服務產業。短期來看,我們的投資節奏也不會放緩,我們反而會逆向投資,加大投資力度。疫情衝擊下,也湧現出消費項目估值被錯殺的投資機會。”他說。

呼籲針對性“紓困振興”基金及上市綠色通道

為了幫助消費服務企業度過目前的艱難時期,宋向前也提出幾點呼籲。首先,呼籲實施減稅讓利政策,減少企業的稅收壓力,激發經濟活力。同時,政府也可以適時降準降息,實施精準滴灌的財政政策。

第二,呼籲推進租金的減免優惠政策。消費服務企業的主要成本在於人力和租金,國有物業、民營地產商可以共同行動起來,國家也可以出臺普惠性的政策。

第三,在疫情可防可控的區域,允許企業復工復市,學校開學。對保證員工就業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用工,或者減緩社保徵收,降低醫療養老保險的費率等,幫助企業主度過經營危機。

第四,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強化對消費服務業的資本支持。“我們呼籲商業銀行能夠為那些歷史經營業績良好但迫於疫情影響遭遇現金流困境的企業,給予優惠的貸款政策,加大信貸的審批力度。”宋向前說。

第五,呼籲國家層面聯合專業的創投機構,設立針對消費服務產業的紓困振興基金。“加華資本非常願意參與其中,我們呼籲行業進行責任投資,機構利用自己的專業力量幫助消費服務行業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他說。

宋向前還表示,去年在中美貿易摩擦的環境下,國家開始愈加註重發展硬科技,有科創板開板,為硬科技企業打通上市渠道。如今,在如此嚴峻的經濟公共衛生危機面前,也可以嘗試給遭受重挫的消費服務企業更多的扶持,給它們提供上市的綠色通道。

投資時更注重企業的成本結構

從非典、MERS、埃博拉到現在的新冠肺炎,人類城市化的進程中,疫情越來越普遍。加之金融動盪、貿易爭端等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會對風險越來越關注,一些行業的新趨勢也逐漸顯現。

馮衛東分析稱,比如企業會採用更加有彈性的成本結構,促進共享辦公、專業化分工、外包的發展。長遠來說,即便沒有疫情,企業也會在越來越動盪的競爭環境中,採取更加有彈性的成本結構、更加專業化的分工。這是趨勢所在,疫情加速了這個過程。

對天圖資本來說,會在這個趨勢方向上提高權重。在對企業商業模式彈性、成本結構分析時,會更加看重它的抗風險能力。

比如說有些線下實體企業,如果是直營模式,可能剛性成本就很高。如果是加盟模式由多個主體承擔成本,剛性成本就會低一些。企業在租用門店時,也可以跟購物中心進行“保底+分成”模式的合作,這都是可以有彈性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