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無錫城(一三九)

回味無錫城(139)


回味無錫城(一三九)

什錦麵筋是無錫的本幫菜,鹹中帶甜。夏盛鹽 攝


回味無錫城(139)泰伯奔吳,三讓天下。周武王姬發翦商建周之後,尊稱姬亶為周太王。上古周族的領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古公亶父是軒轅黃帝第16世孫、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孫,在周人發展史上是一個上承后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歷史上的著名賢王。孟子曾經讚揚太王使當時,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周太王應該是一代名君。 周太王病逝,小兒子季歷與眾臣要求泰伯接位,泰伯不受。後為擺脫季歷糾纏不休,便和仲雍舉族南遷,奔走了三千多里地,來到了吳國,當時的蠻野之地,無錫梅里暫時居住下來開荒種地。自己就乾脆避讓,託詞採藥與仲雍攜二弟一路向東來至荊蠻。泰伯是個至德至聖的人,泰伯的高風亮節感動荊蠻,歸附他的有千餘家。於是太伯在太湖流域重建國家,國號為勾吳,在今無錫梅里營建早期都城。太伯奔吳,給落後的江東地區帶去中原文明的種子。而太伯、仲雍在新的生存環境中,馴服野牛,不畏艱辛、勇於開拓,數年之間,人民殷富,終於在東南地區牢固地站穩腳根。為後世強大的吳國打下基礎。泰伯、仲雍去江南後,周國乃由季歷繼位。季歷征伐擴張,結果遭忌於商朝,被商暗害而死,王位便由其子姬昌繼任,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顯赫一時,中國從此進入為時八百年的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鼎盛時期。 《論語》泰伯可謂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民無得而稱焉。百姓不知用什麼話來稱頌他們。閶門內下塘的泰伯廟亦稱為至德廟。泰伯三讓天下的德行,為歷代文人學士、騷人墨客所景仰、讚頌。歷史為鑑,如果說伯樂相馬、舉賢是世人稱之為大德,讓賢、讓天下更是古往今來倍受讚頌之為至德。天下可讓,那世間大大小小的事事,勿可比之矣。謙讓、舉賢是中華之美德,這就是中華文明的最高尚的境界。泰伯受到了無錫百姓的愛戴與尊敬,一致擁立他做了國君,建立了勾吳國,開創了吳國。泰伯為護衛鄉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防禦中原敵人前來侵犯,籌劃以梅里為中心,建立都城。在梅里的荊村、蠻巷、梅村一帶築起了一座土城,名為吳城,又叫泰伯城。城內還建造宮室、住宅及水井,居民都在城郭中耕田種桑,安居樂業。

回味無錫城(一三九)

青炒金花菜。是無錫的特色。夏盛鹽 攝

孔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可以說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幾次把王位讓給季歷,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稱讚他太伯沒有兒子,死後其弟仲雍繼位。相傳太伯去世後,無錫百姓無不悲慟欲絕,哭聲震天。百姓爭相向他的遺體敬獻鮮花,頓時漫山遍野花草無存。許多後去者不忍空手而歸,聚眾商議,太伯生前最喜種麻,於是大家各採束麻束繫腰間,以表達人們的敬仰懷念和哀悼。這二風俗歷經數千年,在民間至今流傳,遂形成中華民族為去世的長輩披麻戴孝的喪葬禮俗。在無錫現存太伯廟,太伯墓。都是無錫百姓為紀念太伯的。

回味無錫城(一三九)

一魚二吃,是無錫本幫菜。夏盛鹽攝

相傳,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而這一天也正是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的生日;農曆三月初三是泰伯祭日,也是玉皇大帝登仙日;民間又傳說姜子牙當年是被泰伯收留,認作乾兒子,隨泰伯的妻子姓姜,後來姜子牙封神的時候,就是沒敢封玉皇大帝。由此,民間後來就把泰伯認同為道教裡地位很高的玉皇大帝,而民間也稱正月初九這天為“天生日”,以天為尊的民間信仰也讓泰伯廟會成了開春的第一個廟會。相傳正月初九是泰伯生日。每年正月初九泰伯生日,設有梅里泰伯廟會。這是無錫一年中的第一個廟會,城鄉百姓到此朝拜,盛況空前,歷年不衰。泰伯三讓王位,在今天的無錫梅里創建吳國,開始吳地的文明,創建了吳韻文化。

回味無錫城(一三九)

夏盛鹽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