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杭州的面要叫“川”

杭州大概是唯一把水煮的潮面稱作“川”的地方,一說是南宋貴族們難忘河南豫菜湯“汆”的手法,以諧音來命名。

為什麼杭州的面要叫“川”

也有說這是江南書生們“以字定形”的慣例,用“川”字表達麵條筋斗、根根分明的樣子。夏衍先生是杭州人,當年他最愛跑到慶春門外的一家麵館裡,大啖肉絲拌川,據說那家店位置,就在今天《舌尖》取景地的菊英麵館附近;梁實秋的父親是北京人,母親是杭州人,所以他筆下的老北京炸醬麵,頗多杭州拌川的影子:醬不能多,多則碼子太鹹,加在面裡不能吃個痛快;烹飪過程中不能慢炸,最好旺火快炒,這樣才能讓碼子清爽不糊;麵條要抻的,不能用切面,現煮現吃,才夠味道。

為什麼杭州的面要叫“川”

蝦爆鱔面

真正杭州拌川的做法是頗多講究的,地道拌川的配菜都應該切絲,其中尤以肉絲韭黃最為正宗;炒制過程中油要多、火要大,老抽、黃酒、鹽、胡椒、勾芡,一個都不能少,這樣成菜油潤噴香、柔滑微黏,容易掛在幹撈的麵條上,說白了其實和番茄肉醬意麵的“掛汁”效果是一個道理。麵條則要滾水下鍋,幾十秒便可撈出,確保不糊不爛。再把炒好的碼子趁燙倒進面裡,最好能聽到“嗤嗤”的沸油聲,那才夠香。最後快速拌勻,就能享用了。

為什麼杭州的面要叫“川”

肉絲拌川

正宗的杭州麵館裡,做拌川都是兩個灶頭一齊開火的,一鍋煮麵、一鍋炒菜,慢了一樣,味道就差了一分。師傅們彷彿有三頭六臂的本事,能把兩個灶頭伺候的恰到好處,這也是我非常佩服的手段。

為什麼杭州的面要叫“川”

片兒川

拌川不像炒麵那樣幹,卻因遭受過熱油的錘鍊,比一般冷麵、拌麵多了幾分煙火的香味。所以它最好的搭配,無疑是開水沖泡的一碗蝦皮紫菜榨菜丁湯:清油解膩、微鹹鮮美。這種搭配的奇妙,不遜於重慶小面配骨頭白湯。

杭州最地道的麵館莫過於同元裡,吃麵不來同元裡,吃遍杭城也枉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