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

秋風起,蟹腳癢。

“知食分子”快坐不住了

這可是守了快一整年的大螃蟹啊

“養肥它們!”

沒有一隻大閘蟹能活著爬出包郵區

對於許多食客來說,尤愛江浙一帶淡水湖產的大閘蟹。那“青背白肚黃毛金爪”的模樣,一口咬下去,鮮得滿嘴流油,已然忘乎所以,彷彿一切的等待都值了。

江浙滬人討論美食時,必定離不開螃蟹。

為什麼說“沒有一隻大閘蟹,能活著爬出包郵區”?你看他們說起“吃蟹”就眉飛色舞的勁頭,就明白了!

2019年,在琳琅滿目的各色粽子中,一隻螃蟹粽“殺出重圍”,在“嗜蟹如命”的上海灘成為了新晉“網紅”。

還有那最貴888元一碗的蟹黃面,傳說排隊三個多小時,卻依然成江浙滬人民的心頭好……

驅使他們如此瘋狂,為其一擲千金的大閘蟹,究竟是有著怎樣的魔力?

“螃蟹上席百味淡。”“吃螃蟹是對秋天最基本的尊重!”

每年秋風颯爽之際,江浙滬人嗅到蟹鮮,手裡承包整個夏天的麻辣小龍蝦,就再也不香了。

西風一吹,他們便掏出手中早已備好的繩子,把大閘蟹五花大綁,抬上餐桌,蒸、炒、煎、炸、燉、烤……絞盡腦汁,研究出各種料理方法,開啟金秋的“為蟹瘋狂”。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他們對螃蟹的痴狂,已超脫於味蕾,把吃蟹作為一種閒情逸致的享受,是一種信仰,是來自靈魂深處,那份篤定的愛。

江浙滬人的“蟹痴”,是自古以來,便刻在了骨子裡的。

在《洛陽伽藍記》中,曾因家鄉有吃螃蟹的習俗,南梁將軍陳慶之就被北魏的楊元慎深以為異,各種鄙夷:

“吳人之鬼,住居建康。小做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菰稗為飯,茗飲作漿,呷啜蓴羹,唼嗍蟹黃。手把豆蔻,口嚼檳榔。乍至中土,思憶本鄉。急急速去,還爾丹陽。”

卻不曾想到,最終還是江浙滬人,默默地掀起全國人吃螃蟹的熱潮。

這,就是“吃貨的力量”!

說到“吃蟹”,不得不提及處於“吃蟹鄙視鏈頂端”的“蟹八件”。

蟹八件是過去蘇州大戶人家食蟹必備的心儀之物。

據傳,明朝最初最早發明食蟹餐具的,是一名叫漕書的蘇州人,他為了吃的方便暢快,創造了錘、刀、鉗來對付蟹的硬殼,後來逐漸發展到八件。自晚清起,“蟹八件”又演變成了蘇州女孩子的嫁妝。

大閘蟹三個字何來?與蘇州人有關。

蘇州文人包天笑在《大閘蟹史考》中說:

“‘大閘蟹’三字來源於蘇州賣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喜歡在吃晚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擔子,沿街喊道:’閘蟹大閘蟹。’這個‘閘’字音同‘SA’(在當地方言中如是),蟹以水蒸煮而食,謂‘SA’蟹。”

上海人的“蟹痴”也是出了名的。

有人說,上海人坐慢車去北京,剛上車就拿出來一隻螃蟹,一路上全部在吃這一隻螃蟹,可見上海人吃螃蟹的“細膩”。

在蘇州養了20年螃蟹的老蟹農馬伯榮,他這麼評價上海人“吃蟹”:

上海人是最講究的,他們知道什麼時候吃螃蟹最佳,每年必須要十月中旬之後,等螃蟹養肥了,再連夜驅車趕來陽澄湖吃螃蟹。他們很懂得如何挑選螃蟹,甚至還有人自帶“蟹八件”前往。

不過,他們這些,都比不過浙江文人李漁,他愛蟹可謂是愛得如痴如醉,連命都不要了。

在李漁看來,蟹的“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達到了色香味三者的極致,沒有任何食物可以比得過。

李漁為了在秋天痛快地剁手買螃蟹,早早在夏天就開始攢錢了,他自稱這些錢是“買命錢”。甚至他安排一位女婢,專門給他料理螃蟹,還給她改了個名字,叫“蟹奴”。

至於怎麼吃,李漁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唯有清蒸,原汁原味,才是食蟹的精髓,其它的都是耍流氓。

而且,他還有自己的吃蟹規則:必須得自!己!拆!

“螃蟹產區大戶”——江蘇各地大pk

根據《2018-2023年中國大閘蟹產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大閘蟹十大產區分別為江蘇主產區、安徽主產區、上海崇明島產區

、湖北主產區、江西軍山湖產區、河南民權產區、山東黃河口產區、青海可魯克湖產區、遼寧盤錦產區、臺灣苗栗產區。

大閘蟹的十大產區中,江蘇就佔據了半壁江山,全省大閘蟹“遍地開花” ,固城湖、洪澤湖、太湖、高郵湖、陽澄湖產區都在江蘇。

江蘇總產量約佔全國的44%,市場最受歡迎的陽澄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都是產自江蘇。

那麼,今天就給你盤一盤江蘇到底有哪些產蟹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