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霸主夢

接下來要說宋襄公,宋襄公其實算不上霸主,他充其量只是做了個霸主的夢。宋襄公是宋微子的後代。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讓微子建立宋國管理殷商遺民。宋國的位置是個四戰之地,東面有徐國,北面有魯國、齊國,西面有晉國、鄭國,南面有楚國、蔡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處境是比較難的。宋襄公是嫡子,他有個哥哥叫目夷,是庶出。但目夷這個人比較有才幹。宋襄公就去跟父親宋桓公說,我讓賢吧。目夷聽說宋襄公要把國家讓給他,說,我弟弟太有仁德了,我怎麼能比得上他!況且廢嫡立庶,不合禮法。於是目夷跑了。宋襄公上臺後,把目夷找來,讓他做“左師”,也就是執政。

宋襄公的霸主夢

齊桓公晚年,把公子昭託付給宋襄公。我想齊桓公大約是覺得宋襄公這個人能夠讓賢,把兒子託付給他是比較靠譜的。

在這件事上宋襄公倒確實沒有辜負齊桓公。公元前642年,宋襄公通知諸侯護送公子昭回國繼位。可惜大多數諸侯不當回事,只有衛國、曹國、邾國派兵來了。宋襄公也不在乎,就帶著軍隊去齊國了。齊國正一團亂,被宋襄公鑽了空子,立了公子昭,就是齊孝公。這下宋襄公有點自我感覺良好,就像模仿齊桓公,會合諸侯。子魚(目夷字子魚)勸道,“小國爭當霸主,是要招禍的。”宋襄公當然不聽了。

宋襄公的霸主夢

宋襄公

他去打鄫這個國家,把鄫的國君抓起來交給邾國,讓邾文公殺死鄫的國君來祭祀土地神。拿人來祭祀的歷史非常久遠,特別是在商朝,殷商是個對鬼神非常崇拜的國家,所以非常重視祭祀,拿人來當祭品在殷商時是十分盛行的。但是宋襄公是東周時的人了,社會已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合時宜,是歷史的倒退。所以子魚說:“古時候六種畜牲不能相互用來祭祀,小的祭祀不殺大牲口,更何況用人做祭品呢!祭祀是為了人,人是神的主人,殺人祭祀,什麼神來享用?齊桓公恢復了三個被滅亡的國家以使諸侯歸附,義士還說他薄德。你現在一次侵害兩個國家的國君(還有一個是滕宣公,被宋襄公抓了),還用來祭祀邪惡的鬼神。這樣求霸業,以後能得善終就不錯了。”

曹國看到宋襄公這樣,馬上不跟宋襄公玩了。宋襄公也夠絕的,出兵打曹國。子魚對宋公說:“文王聽到崇國德行昏亂而去攻打,打了三十天,崇國不投降。退兵回國,修明教化,再去攻打,文王就駐紮在過去所築的營壘裡,崇國就投降了。《詩》說:‘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用禮法待妻子,一視同仁對待兄弟,然後推廣到全國)現在君王的德行恐怕還有所欠缺,而以此攻打曹國,能把它怎麼辦?何不姑且退回去自己檢查一下德行,等到沒有欠缺了再採取行動。” 子魚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你宋襄公德行不夠,好好回去反思反思,別想著當霸主了。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請楚國來鹿上結盟,意思是要楚國承認他的霸主地位。楚國表面上同意了。宋襄公又急著在盂地舉行盟會,這次還叫了陳、鄭、曹、許等國,約定大家不坐兵車。子魚勸宋襄公不要大意。宋襄公說我這麼有仁義的人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於是就去了,去了就被楚國扣下,然後楚國發兵攻打宋國都城。好在子魚有準備,楚國打了幾個月打不下來。這時魯國出面調停,楚成王才放了宋襄公。宋襄公好不容易回去了,還不消停,打不過楚國,我打鄭國(因為鄭國投向了楚國)。子魚這時對這個主徹底失望,也不勸誡了,說:“禍亂就要來了。”

楚國正等著機會呢,馬上出兵幫助鄭國。雙方在泓水邊交戰,就是著名的泓之戰。當時宋國軍隊已經擺好陣勢,楚軍還在渡河。司馬向宋襄公建議,“他們兵多,我們兵少,趁他們還沒全部渡過河時進攻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渡過河,但還沒有擺好陣勢,司馬又建議進攻,宋襄公說還不行。等到楚軍擺好陣勢,他才下令進攻。結果大敗,宋襄公自己大腿上中了一箭,擔任護衛的卿大夫子弟全部戰死。宋襄公回國後,國人都責怪他,他還解釋,“君子不傷害受傷的敵人,不捉頭髮花白的敵人,不依靠險要的地勢取勝。寡人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裔,不攻擊沒有擺好陣勢的敵人。”子魚很無奈,“國君不懂戰爭。強大的敵人,由於地形狹隘而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把他們攔截而攻擊,不也是可以的嗎?和我作戰的都是我們的敵人,雖然是老頭子,捉了也不能放,管什麼頭髮花白不花白。敵人受傷而沒有死,為什麼不可以再次打擊他一次?如果愛惜敵人傷員而不再打擊,就應該一開始就不傷害他;愛惜那些頭髮花白的人,就不如向他們投降。”

宋襄公的霸主夢

宋國經過這場仗之後一蹶不振,宋襄公不久也因傷重而死。我想他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麼我這麼仁義還會失敗。我說宋襄公這個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他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所以他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別人也很難理解他。然而他的那套仁義道德已經不適合那個時代了。我們所做的事要符合時代的趨勢,如果太過超前或是滯後都是實現不了的。所以宋襄公的霸主夢只能是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