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文丨孤篇君

圖 | 網絡(侵權必刪)

閱讀用時3分鐘

秦始皇,歷史上爭議最多的一位皇帝,說他是暴君吧,在他執政時期卻沒有枉殺過一位臣子,說他是仁君吧,他卻做出了“焚書坑儒”這樣殘暴無道行為,後世人大部分都說他是一位十足的暴君,在世人對秦始皇的評價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唐朝竟然後人對秦始皇鳴不平,那麼這個人又是誰呢?大唐時代對秦始皇的評價究竟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瞅瞅。

秦始皇以身作則 警示後人

秦始皇死了,秦始皇創立的政治制度沒有因為秦始皇的死亡而死亡,這個制度的延續體現在劉邦創立的大漢皇朝,劉邦稱帝之後摒棄了項羽分封諸侯王的分封制,建立了西漢皇朝的皇帝制度,秦始皇的皇帝的皇帝制度得到了劉邦的認可,皇帝制度在往後的兩千多年也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誰都想當皇帝,要知道,這個皇帝制度能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呀,當皇帝最大的好處就是:

一、擁有著絕對的榮華富貴,掌握著天下兵權。

二、讓天下人俯首稱臣,對錯與否全在自己手裡。

正是皇帝制度權力之大,讓皇帝成了一個不受任何約束的職位,一旦皇帝不受到約束的話,皇帝本人就會成為這個皇朝的破壞者,那麼要想延長皇朝的壽命,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約束皇帝的皇權。在商朝時期,皇權的約束靠神權,在西周時期,皇權的約束靠分封皇權,把權力分封給諸侯、卿大夫,那麼皇帝制度下的皇權應該如何約束呢,這就需要統治者有著極高的警示意識。

秦始皇則是對歷代皇帝有警示教育的最佳人選,秦始皇是皇帝制度的創立者,他也是第一個建國十五年就亡國的皇帝。他最合適不過。

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唐朝,詩歌發展至頂峰,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皇冠上的明珠,而很多人也開始用詩歌來警示皇帝,說到唐詩,一個人一定繞不開,這個人就是李白,李白寫過《古風》組詩,在這《古風》的第三首中間有一首叫做《秦王掃六合》。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說的就是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派徐福兩次入海尋求仙藥,最終的結局是在他的地宮裡面,他的金棺裡面埋的是一個骨灰。這就是李白用詩歌來告誡當時的唐玄宗,別再求仙了,看看秦始皇求仙的最終結果還是難逃一死。那麼用秦始皇來警示皇帝有沒有結果呢?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個例子:

據《貞觀政要·儉約》記載,秦始皇營建宮室,而人多謗非議者,不與眾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遠想秦皇之事,遂不復作也。

說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想要造一個宮殿,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卻因為想起來當年秦始皇修宮殿,惹得天下人天怒人怨,導致秦皇朝滅亡,唐太宗想到了秦始皇的結局,自己也不造宮殿了,為的就是能讓唐皇朝能夠延續長一段時間。所以秦始皇對唐代皇帝確實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阿房宮》杜牧對秦始皇的評論

在唐代評論秦始皇的眾多詩歌作品中,有一篇是極其有名的,今天很多人讀過初中應該都會知道的一篇古文,這就是晚唐杜牧寫的《阿房宮賦》,這首詩把阿房宮建築的壯麗和宏偉,美人絕色和眾多,寫的繪型繪色,正因為這首詩非常的有名,所以很多人認為阿房宮建成了,實際上阿房宮並沒有建成。

杜牧的《阿房宮賦》是如何評秦的呢?

一、秦始皇創建的秦帝國迅速滅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秦始皇過度的驕奢淫逸,從《阿房宮賦》中的“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就能看出秦始皇當皇帝充分享受人生的時候,天下的老百姓也想享受人生呀, 而秦始皇把老百姓的財富都剝奪過來了,那麼老百姓不能享受人生了,他們能不恨這個皇帝嗎?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這段話說出了秦國滅亡的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一個國家的滅亡是國君不善待自己的臣民,所以臣民拋棄了統治者。

三、歷史教訓很難被借鑑,秦人還沒有來得及反思自己,後人則哀嘆秦國的滅亡,後人感慨的同時,後人又沒有吸取教訓,結果又亡國了,致使後人又來哀嘆後人。杜牧很好的講述了一個規律,王朝的興替往往是後面的一個皇朝在總結前一個皇朝的失敗教訓,而這個教訓也永遠不會總結完,總是重蹈覆轍。

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對“焚詩書 坑術士”的評價

秦始皇被後人稱為暴君,而稱他為暴君的最大事件就是“焚書坑儒”,對於焚書坑儒,有兩種說法:

一是:《秦始皇·本紀》記載:“因為方士騙秦始皇,可以拿到仙藥,最後花了很多錢也沒有找到,最後這些方士就誹謗秦始皇,最後他們還逃亡了,惹得秦始皇怒氣沖天,把他們全部坑殺掉。”

二是:衛宏的《古文奇字序》中說:“秦始皇把天下文字統一成小篆,讓天下文人極為不滿,秦始皇就設了個陰謀,召集天下讀書人到京城,封他們為“郎”,然後在驪山,有溫泉的地方種了瓜,這些瓜因為在溫泉地熱的作用下,在冬季結成了果實,秦始皇就把這個事情告訴讀書人,讓這些讀書人集體去考察,在所有讀書人都在驪山的山谷考察時候,秦始皇命人在山谷中封土,坑殺了七百多讀書人。

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司馬遷和衛宏兩人的說法究竟哪個說法更讓人信服呢?

我們先來說說唐朝出現的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現象,按照中國的文化史來看,秦代以前的典籍到了漢代時候,漢人讀不懂了,所以漢代出現了一批為秦代人的典籍做註釋;漢人寫的著作,到了唐代時候,唐朝人讀不懂了,所以唐代又出現了一批學者為漢人寫的著作做註釋。

這裡比較有名的有:“唐人張守節為史記做註釋,寫的是《史記正義》;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為《漢書》做註釋;章懷太子李賢為《後漢書》做註釋;初唐著名學者李善為蕭統的《文選》做注”。

張守節、顏師古、李賢、李善都是今人承認的唐代頂尖級的學者,這些學者在位古書做注的時候引用坑儒這一事件的時候引用的都是衛宏說,所以很能清楚的看到,唐代的這幾位學者都任認可衛宏的說法,而摒棄司馬遷的說法。

通過這幾個人的說法,我們能看到唐人把秦始皇看成了一個極其陰險的暴君,這就是唐人對秦始皇共同的看法。

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柳宗元充分肯定秦始皇的郡縣制

柳宗元在《封建論》認為郡縣制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制度,認為秦始皇在吞併六國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秦朝的迅速滅亡不在於郡縣制,而是在其他的暴政,柳宗元在《過秦論》中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秦之失在於政,不在於制”

秦朝的失敗在於他的政治,而不是在於他的制度,就是沒有把秦的暴政和秦始皇的郡縣制放在一起,而是認為郡縣制是正確的,這也讓柳宗元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肯定秦始皇的人,不僅高度評價了秦始皇的郡縣制,而且柳宗元還認為: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

柳宗元認為秦始皇的郡縣制叫公天下,是大公無私的一種表現,秦始皇沒有把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兒子,而是收歸國有,讓皇帝統一治理,所以柳宗元認為: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可見柳宗元對秦始皇的評價之高,柳宗元之所以這麼肯定秦始皇的郡縣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並不是他憑空想象的,而是他根據現實的情況來做出的判斷,看到這裡,你要知道的是,柳宗元生在的時期可是在唐朝的中期,這個時候整個唐朝處於藩鎮割據的時期,藩鎮割據就是唐朝在邊境中設立都督府,每個都督府都有一個節度使,節度使可是有著三大職責:擴充軍隊、任命官吏、收取賦稅,等同於一個獨立的王國。

節度使死後不由中央直接任命,而是有節度使的兒子或是手下的部下繼位,都督府發展到最頂峰的時候達到了四十多個,這些都督府不受皇帝的約束,並且隨時都會反對皇帝,所以柳宗元看到這些現實後,才認識到郡縣制比藩鎮割據好得多,藩鎮割據 持續了兩個世紀,一直到了宋初才解除了藩鎮的政權才得到了遏制。

所以柳宗元讚揚郡縣制是和他生活的現實密不可分的,柳宗元也成為了秦始皇的知音,認可秦始皇郡縣制的存在的價值。

這也是歷史的魅力所在,歷經千年歲月之後,才能讓後人體會到他的價值所在,在他歷經千年滄桑之後,才能讓後人體悟到它新的意義。唐人對待秦始皇的看法不是以偏見看待,而是有批評也有肯定。

唐朝時期,當所有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只有他肯定了秦始皇的功績

關注文化歷史,關注@孤篇
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我是孤篇,一個專注於文化歷史的95後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