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宋襄公的仁義為什麼成為千古笑柄?只因兵不厭詐成為主流

古代戰爭不斷,尤其春秋時代,被史家認為春秋無義戰。歪史認為,所有的戰爭都是為了維護自己既有利益或者說是攫取新的利益,要不然戰爭不是兒戲,怎麼能輕易開打!戰爭從來都是有了足夠的理由才開打,而且都是為了利益,誰吃飽了撐得沒事為了虛無縹緲的道義發動一場戰爭?即使言辭上是為了道義天理,背後實際上還是利益。難道吃瓜不香嗎?可是沒有理由咋辦?那就想辦法找出來!畢竟無事生非面子上不大好看。還怎麼混圈子?

宋襄公的仁義為什麼成為千古笑柄?只因兵不厭詐成為主流

泓水之戰


看看千百年以來的各種理由多好?以下犯上叫弔民伐罪,官逼民反;以大欺小叫除暴安良,勢均力敵叫伸張正義,打砸搶燒叫替天行道,總之都有名堂。

俗話說名正言順,無論什麼時候做事情都要圖一個有理有據。這樣會保持自己可進可退。在這一個前提下,貌似只要給自己掛上正義的帽子就可以橫行天下了,不管這個理是不是真的在理。因為沒有理找出理來也可以照樣橫行天下。只要假裝有理就可以了,不管你信不信,自己信了再說!

宋襄公的仁義為什麼成為千古笑柄?只因兵不厭詐成為主流

古代車戰


所以,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有給自己找個依據,證明自己道義在身,師出有名,甚至老虎唸經,惺惺作態。當理屈詞窮時候最經典的莫過於楚人一句我蠻夷也!就可以讓對方啞口無言!

說起國家之間的戰爭,有兩種,一種是挑戰,一種是應戰。無論哪一種,都覺得自己有理,諸神保佑,而對方無理,天理難容。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廝殺不可避免。天理表示自己很為難,於是將難題扔給了交戰雙方,最後勝敗取決於裝備、兵士素養、糧草補給、將領智慧、綜合國力以及對戰局的靈活把控。勝出者將表示天理在己!

宋襄公的仁義為什麼成為千古笑柄?只因兵不厭詐成為主流

春秋諸侯國圖


最著名的莫過於尊王攘夷,看起來冠冕堂皇,實際上都是為的背後能獲得的好處。不可否認他們的行為確實尊王了,也攘夷了,而且自身也獲得足夠多的好處,可謂是一箭三雕。這樣的事情何樂而不為?所以春秋五霸相繼而起,只要舉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就成了正義化身。

在這個背景之下,一場場激烈的爭鬥輪番上演,徹底改變了戰爭形式。尊王攘夷之前,戰爭還是溫和明亮的,之後為了利益,爾虞我詐,戰爭成了修羅場人間煉獄,改變的起點就是宋國和楚國的泓水之戰。

宋襄公的仁義為什麼成為千古笑柄?只因兵不厭詐成為主流

泓水之戰


宋襄公在這裡不擊半渡之兵,不攻無陣之軍,完全是堅持的古代戰爭格式,缺完全忽視了宋國的實力,所以楚人列隊以後,就一舉擊潰宋軍,並且重傷宋襄公。戰爭結果徹底掃滅了宋人繼承齊桓公霸業的夢想,也是宋國淪落為二流國家。宋襄公落得裡外不是人,成了千百年來被嘲笑的對象。

這可能是最著名一場古戰爭形式,是否最後一場不太確定,如同演義中的兩軍列隊,將領出場比輸贏。雖然文明但尷尬癌溢出屏幕。

宋襄公的仁義為什麼成為千古笑柄?只因兵不厭詐成為主流

宋襄公連環畫


這場戰爭成了分水嶺,以前的戰爭形式第一,輸贏第二。以後的戰爭兵不厭詐,勝利第一!不管咋樣我就是要贏!

之所以有這樣的改變是因為還是原始那句話,利益關係,當兩方實力差距不大,並且都想獲得勝利的時候,戰爭手腕和過程就至關重要,勝利才是目標,戰爭不是為了維護雙方友誼,什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那是鬼話!畢竟生死相搏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於是最終產生了兵不厭詐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