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是否愛鶯鶯?愛過。可張生並非良人

大家都知道張生和鶯鶯之間的愛情故事,而這個故事出自元稹的《鶯鶯傳》。很多人懷疑文中的張生是元稹自喻,講述一段愛而不得的感情。

自古以來,很多人對張生這個人物褒貶不一。但是更多的人認為他就是一個始亂終棄、薄情寡義的負心漢。

魯迅認為元稹和張生一樣,即使文章寫的精緻,但更多的時候文過飾非。

遊國恩也說:"張生只是一個玩弄女性而毫無羞愧之情的封建文人"

那麼張生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張生是否愛鶯鶯?愛過。可張生並非良人


張生到底有沒有愛過鶯鶯呢?我覺得是愛過的,但是迫於當時的社會壓力以及門不當戶不對的傳統理念,他最終還是屈服了。

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張生是愛過鶯鶯的呢?


1、 張生是一個有自持力且知禮儀廉恥的人

"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或朋徙遊宴,擾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知者詰之,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兇行。餘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於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

我們從這一段的描寫可以看出,"性溫茂,美風容"是寫張生性格溫和,而且樣貌漂亮。而"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則是說張生這個人脾氣孤僻而又知禮義懂廉恥

。"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說明他並非是個好色之徒。

後面他也說了自己為什麼不近女色的原因,無非就是想找一個心上人,能夠流連於心的人。


張生是否愛鶯鶯?愛過。可張生並非良人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我想找個走心的姑娘而不是找個走腎的姑娘,也說明他並不是一個隨便的人。


2、 他對鶯鶯一見鍾情多次努力無果而放棄

為何說他愛過鶯鶯,因為他真的在乎過。他在老太太的宴會上遇見鶯鶯對其一見鍾情,事後還向紅娘吐露自己傾慕之情。

"餘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時紈綺間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月間,索我於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

他說也就是昨天,自己遇上了自己把持不住的人,前文中描寫張生是個坐懷不亂之人,前後對比說明張生當時的確是一見鍾情。

說自己走路都忘記了停止,吃不好只怕時間過去,錯過了這個姑娘。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焦灼心情。


張生是否愛鶯鶯?愛過。可張生並非良人


但是由於當時的禮教,崔鶯鶯乃大戶人家的小姐,而張生只是一個窮酸文人,兩人相差甚遠,門不當戶不對。"崔氏之家,財產甚厚,多奴僕",足以彰顯崔鶯鶯家境殷實。

因此張生上京追求功名,一個男人拋棄男女私情,為了喜歡的人追求功名確實是大丈夫所為。

這一段讓我想起了《武狀元蘇乞兒》,蘇乞兒為了如霜考功名的事情,他爹說,"為女瘋,為女狂,為女考取狀元郎"。跟這裡如出一轍。

臨走之時,"張竊聽之,求之,則終不復鼓矣。以是愈惑之"。更加表明張生的一往情深,這裡的"惑"指的是使張生迷惑。


張生是否愛鶯鶯?愛過。可張生並非良人


非但如此,他還很依依不捨,可是沒有功名談何愛情,他還是上京赴考了。但是未果,名落孫山。"明年,文戰不勝,張遂止於京,因貽書於崔,以廣其意"。即使失敗了,仍然千里傳書告知於崔鶯鶯。


結語:

當然兩人的感情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後歲餘,崔已委身於人,張亦有所娶。適經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顏色"。

後來,崔鶯鶯嫁作人婦,張生也有所娶。

即使張生是愛過鶯鶯的,他也並非良人。在兩人都有歸宿之後,這個男人在酒席之間,高談闊論,說鶯鶯是紅顏禍水,並以妲己、褒姒作喻。這難道不是"得不到就要毀了"的表現嘛。

在兩人都有了新的生活之後,露過鶯鶯家門,還以"長兄"為稱,想要見上一面,結果被拒之門外

即使愛過,張生也不該是鶯鶯可以託付的良人,女人啊,應該擦亮眼睛,別為了幾句詩詞就沉迷於一個負心漢。在現代亦是如此,不要因為渣男的幾句甜言蜜語,就淪陷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