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腐竹:見證了龍川人與黃豆的600年淵源

一粒黃豆,經過人們巧思,可變化成不同的食物形態,其中最為熟悉的當屬豆腐和腐竹。

據史料記載,腐竹製作始於西漢時期,由於淮南王劉安做豆腐待漿時,偶然機會發現一層腐皮,竟然是除豆腐外的又一種豆品美食,於是腐竹這一佳餚得以面世。

目前,龍川腐竹作為龍川特產,從山區成功走向全國,成為致富一方的產業。

客家腐竹:見證了龍川人與黃豆的600年淵源

龍川腐竹,又稱客家腐竹,是龍川縣的特色食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地方特色。腐竹是龍川縣農村一大產業,質好量多,在珠三角及江西贛州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客家腐竹:見證了龍川人與黃豆的600年淵源

龍川腐竹遠近聞名,目前,龍川縣比較有代表性的腐竹生產鎮分別是巖鎮、車田鎮和龍母鎮的腐竹生產歷史最為悠久。

客家腐竹:見證了龍川人與黃豆的600年淵源

龍川是客家人的聚居地,秦、宋、明時期,因為戰爭或災難等原因,中原一帶的先民曾經有三次從北往南大規模遷徙,他們或從江西入粵,或由福建入粵,到達龍川后便散居於現在龍川境內的20多個鄉鎮之間。中原先民南遷不僅帶來人類文明,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製作腐竹的技術就是那時傳入龍川的。

客家腐竹:見證了龍川人與黃豆的600年淵源

龍川腐竹素以色澤金黃、豆香味濃、肉厚、煮不糊、煮不碎、不濁湯等特點為人們所稱道。龍川腐竹之所以有這些特點,主要是製作時講究用料、工具、方法的緣故。

●所謂講究用料,即是多采用本地產的黃豆,而且必須是黏質土種植的。

●所謂講究工具,就是製作腐竹時要用生鐵鑄成的平底鍋,最好是銅與生鐵混合鑄成的,這種鍋導熱快,煮漿不易糊,而且有多種人體所需的金屬物質,由此種鍋做出的腐竹,豆香濃郁、味道極好。

●所謂講究方法,那就是用硬樹柴文火煮漿,準確把握火候,腐竹出鍋後要進行包漿,包漿這道工序最特別,它造就了龍川腐竹與眾不同的味道。


| End |

抖音號:搜“河源旅遊”加關注

圖文來源:龍川之聲、客家網、古邑人家

1、內容部分來源網絡,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

2、此公眾號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時效因素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本網頁如無意中侵犯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電告之,我們將立即予以修改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