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你今天是被什麼叫醒的?陽光還是鬧鐘?

書單君幾乎每天都是被自動開機後,微信的消息提示音叫醒的。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是的,書單君年方二八,但基本從畢業開始,就遵循了早睡早起的習慣,經常被身邊的朋友嘲笑為“老年人作息”。

我一直以為這種說法有點誇張,直到看完《2019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才知道國人平均入睡時間超過晚上12點,有30%的人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而且越是年輕睡眠越紊亂,

80後最愛失眠,90後睡得最晚,00後賴床最久。

可以說,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睡眠質量堪憂。而在這些晚睡的人當中,居然有1/3都是主動熬夜。在知乎上,“如何克服強迫性晚睡”這個問題的關注人數,是“如何快速入睡”的三倍。

也就是說,對於很大一部分人來說,“我並不是睡不著,也不是不想早睡,而是我真的做不到啊!”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不熬夜,已經成為當代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為什麼“睡覺”這件很自然的事情,現在會變成一種手機沒電後,才不得不進行的行為?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擺脫“強迫性晚睡”?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今天書單君和你分享的這本《睡個好覺》裡。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希望讀完這篇文章,大家今晚都能放下手機,睡個好覺。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


我們都知道身體需要睡眠,卻不知道為什麼要睡。

拋開褪黑素、腺苷這些專業術語,用通俗一點的方式來講:睡眠就是一個人體自我修復的過程。

白天的時候,身體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磨損和垃圾,身體會在睡眠時分泌相關的激素來清除垃圾,恢復身體機能,就像是汽車的定期保養。

只不過我們的身體比汽車脆弱的多,每天都要保養。長期睡眠不足,身體就會罷工——內分泌系統紊亂,免疫力降低。我們的記憶、情緒和反應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說白了,就是會變醜、變笨、加速衰老。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有人也許會覺得,晚上睡不夠,白天可以補覺啊。所以週末熬夜的人更多——大家都想著明天可以補覺。


可事實是,白天和晚上的睡眠質量並不相同。

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幾千年,身體早就形成了跟自然相適應的生物鐘。書中指出:

“事實上,身體內的大部分系統在24小時中都有不一樣的運行模式。隨著多種激素分泌,血壓、心率也會隨之變化,來更加順應身體的需求。”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頒給了三位破譯了負責調節晝夜節律基因的科學家。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簡單來說,我們的生物鐘是寫在基因裡的,所以長距離跨時區飛行的人都要倒時差。

因為生物鐘決定了,晚上是身體深度代謝的時間,並不是說身體器官白天不工作,而是夜晚的工作效率更高,事半功倍。

而白天補覺,顯然就是事倍功半了,而且對“白天補覺”這種想法的依賴,還會加重熬夜狀況,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白天確實不懂夜的黑,黑眼圈再深也成不了國寶,熬夜這件事,靈魂熬得起,身體撐不住啊。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人生苦短,越睡越晚


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晚睡的危害,然而,短暫的心虛過後,他們還是選擇拿起手機。

沒辦法,熬夜這件事,真的太爽了——不管是情節緊湊的小說、電影,還是越夜越嗨的酒吧迪廳都是我的愛,連手機都比白天好玩了很多。

有意思的東西實在太多,所以一不注意,時間就溜走了。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如果說週五熬夜是為了週末補覺,那週日熬夜,則更多是不想面對即將工作的週一。我們理智上知道要早睡,但情感上還是不想跟世界說晚安——好像只要我不睡去,這一天就不算結束。

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白天都忙於工作和家庭,只有萬籟俱寂的夜晚,才是屬於自己的時間,要是臨睡前不刷會手機,就覺得這一天都白過了。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而且一到晚上,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恍然有一種眾人皆睡我獨醒,遺世獨立的榮譽感。

所以很多半夜三更不睡覺的人,會到處在微博或朋友圈裡刷存在感——今天的熬夜冠軍就是我!

這種報復性熬夜其實是一種“掀桌”——白天被社會壓榨的太久了,晚上我就是不要好好睡覺,我要熬夜,我要狂歡,我要在黑暗中找回自我!

這種行為的背後是一種“補償心理”:當人們因生理或心理問題感到痛苦時,會不自覺用其他方式來彌補這種缺憾,藉以減輕或抵消不安,從而達到心理平衡。

雖然每天早上起床時,大腦拒絕開機的困頓和悔恨,都讓我們想打暈昨晚那個熬夜的自己,可是每到深夜,那種放縱的快感,又讓我們常常忘了今夕何夕。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在熬夜這件事上,大家非常默契地選擇了掩耳盜鈴,把阿Q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聽說手機屏幕傷眼,你換了個防藍光的貼膜。聽說熬夜傷身,你上網買了一堆保健品。

一邊沉迷熬夜,一邊醉心養生。就像只要在啤酒里加上枸杞,我們蹦的就是養生迪。

可是修仙雖爽,渡劫卻難。再貴的粉底也遮不住下垂的眼袋,再多的面膜也壓不下臉上冒出的痘痘。

所有熬過的夜,都會寫在你的臉上。

和毛髮日益稀疏的頭皮上。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破除謠言,睡個好覺

那是不是隻要我們“每晚十一點之前入睡,睡夠八個小時”,第二天就可以收穫一個元氣滿滿的自己了呢?

現實情況其實要更復雜一點,克利格教授在《睡個好覺》一書中指出,每個年齡段所需的睡眠時間都不盡相同: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睡眠時間也不是越多越好,2003年,一份針對7萬多名護士的研究結果表明,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比睡8小時的人,10年後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45%;而睡眠達9~11小時的人,患病風險則會增加38%。

除了年齡因素,個體的差異也很大,這種差異同時還表現在入睡時間上。

克利格教授將生物鐘分成三種:喜歡晚睡的“夜貓子”模式;早睡早起的“百靈鳥”模式;睡眠時間沒有規律的“時鐘錯亂”模式。

而檢驗睡眠質量的標準只有一個:早上醒來後可以很快清醒,並且白天基本不需要補覺(半小時以內的午覺是正常的)。

所以,“11點之前入睡的8小時睡眠”適用於大部分年輕人,如果你達不到這個標準,但身體感覺良好,那你的作息就是健康的。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對於長期睡眠不足的熬夜黨,書單君不建議一下子就把入睡時間提前到11點之前,你可以在現有時間上,以半個小時為單位逐漸提前,直到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身體的入睡時間。

當然,作為一本睡眠讀本,書中也介紹很多快速入睡的方法。中心思想就是一個——放鬆。一個人在放鬆時,身體的緊張度會減小,不僅更容易入睡,也更容易獲得高質量的睡眠。

比如強調深呼吸的“定速呼吸法”:


平躺,一隻手放在胸部,一隻手放在腹部,慢慢地吸氣、吐氣,把肚子想象成一隻充氣的氣球。呼氣時,放在腹部的手可能要高於放在胸部的手(這個過程應該慢慢進行)。

還有強調想象的“意象誘導放鬆法”:

想象自己身處一個放鬆的場景中,比如沙灘上,或者一條灑滿落日餘暉的街道上。試著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象的氣味、景物和聲音上,感受想象的意象。

除此之外,類似瑜伽放鬆的肌肉放鬆法、自我催眠法、冥想等等,這些都是經過研究後,驗證有效的放鬆方式。

與放鬆入睡相反的則是——睡不著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入睡,這隻會加重身體的緊張和焦慮。

不熬夜,是當代年輕人最難做到的自律

治療師一般會鼓勵那些半小時還無法入眠的人,起床做一些非刺激性的活動,比如讀幾段不那麼引人入勝的書,或者是一些簡單的家務,直到他們感到昏昏欲睡。

偶爾的失眠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放鬆點。

✎✎✎

說來有趣,我們小時候和父母吵完架,經常會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不吃飯,最後餓的是自己;

長大後,我們跟自己的內心吵架,在一個又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輾轉反側,最後困的還是自己。

在“跟自己過不去”這件事上,我們好像從未改變。

其實,晚睡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都清楚,熬夜無關努力,只是自控力太差。白天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夜晚也是一樣。

顏如晶在《奇葩說》裡說:“晚睡是惡習,早起是自律。”

一天24個小時是不會變的,萬物俱靜的不僅僅是深夜,清晨也是。如果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熬夜,是為了獲得快樂,那麼為什麼不在清晨二者兼得呢?

畢竟,早起冠軍比熬夜冠軍聽起來酷多了

如果你沒時間讀書,或者不知道改讀什麼書,那就一定不要猶豫,來公眾號【書單】吧~~

每天上午十點,書單君會用7分鐘為你拆解一本好書

後臺回覆關鍵詞“好書必讀”免費獲取年輕人必讀的100本好書資源

書單君在這裡等你哦~~


圖源 | 《辛普森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