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

來源:星言說(ID: xingyanspeak)

01

今天看到“有意思報告”裡,一句特別扎心的話:

有些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裡卻連車釐子都吃不起。

感同身受,簡直想點一萬次好看!

這真的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

前兩天,我去水果批發市場買年貨。

車釐子60塊錢一斤,想著要過年了,對自己好點兒。

一咬牙花了500塊錢,買了一盒,結果回家不到三天,吃沒了。

後來又去買了一次,這一次我幾乎是數著個兒吃的。

一次不敢吃超過20粒,否則就有一種暴殄天物的感覺。

那次吃的時候,沒有爽,只有沮喪。

在我們北方,車釐子是交友必備神器,是冬天水果裡的絕對C位。

某短視頻裡,看一個人有沒有錢,就看她能不能從兜裡,掏出一大把車釐子分享給你。

過年串門感情深不深,就看對方是不是直接拎一大箱車釐子到你家裡。

朋友圈炫富,不需要各種顯眼logo名車名錶,秀滿滿一碗車釐子,就足夠了。

這兩天眾人吃瓜吳X波小三奢侈豪華的生活,各種名錶珠寶照片曝光。

有人調侃,咱們普通老百姓看不懂這些,沒什麼概念,再怎麼秀也感覺不到多貴多有錢,不如發幾箱車釐子的合照來的直接。

“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


簡直不能同意更多!

記得之前,有個很火的“女生財務自由的15個階段“對照表。

最基本的是辣條自由,然後是奶茶自由,視頻網站會員自由,外賣自由,星巴克自由,車釐子自由,口紅自由,衣服自由等等。

我現在覺得,他們真的太低估”車釐子自由“的含金量了。

生活裡多少人,寧願買兩千塊錢的大衣,也捨不得吃一頓200塊錢的車釐子啊!

短視頻裡,瘋狂炫富秀車釐子的人,能瞬間給我們這些吃土的普通青年一萬點暴擊。

02

我一北京朋友跟我訴苦。

她26歲,研究生畢業,知名金融機構工作。

月薪一萬五,稅後也過萬,外人眼裡的潛力股,家人眼裡的模範生。

朋友圈裡過著看起來還不錯的生活,可實際上,她連個車釐子都不捨得吃。

最近兩年經濟形勢不好,她說:

“別說車釐子,我連老家丹東的99草莓,都吃不起了!”

我說你別跟我哭窮,她說沒誇張是真的。

真羨慕你們在二線城市,瀟灑自由的生活。

我說你別扯了,我也吃不起車釐子。

話雖如此,我的確理解她的“摳門”和焦慮。

“這兩年,大家都在吵吵著消費降級,可我卻在老家朋友的朋友圈裡,看到各種活色生香的消費升級。”

同一個大學畢業的同學,在老家捨得買寶馬買LV,我卻連個國內遊都去不起。

家庭條件差不多的發小,在老家,家裡給安排了輕鬆悠閒的工作。

工資不高但也夠花,沒什麼負擔,結婚生子家裡還能搭把手。

而自己,連戀愛都談不起,不是沒錢,是沒時間沒精力。

每天加班到禿頭,看起來賺得不算少,但大城市的快節奏,讓自己毫無戀愛的動力,每天累到只想宅在家裡。

不但如此,還經常被人諷刺:

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買不起房?

跑到大城市去折騰有什麼用,還不是沒對象?

一想到這些就身心俱疲。

內在的焦慮加上外在的壓力,時常讓人感到自我懷疑。

“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


03

想起之前有個很火的新聞,一個大爺在相親角給女兒找男朋友。

被採訪到對男孩的要求時,大爺語出驚人:

“五千塊一萬塊一個月,討飯啊?”

“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


“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


瞬間扎心無數人。

很多人抨擊老大爺說話太絕對,自嘲自己連討飯的都不如。

但現在仔細想想,似乎說的也沒什麼不對。

《2018年秋季求職期平均薪酬城市分佈》顯示,北京2018年秋季求職期的平均薪酬為10670元。

月薪一萬,顯然不算一個很低的收入。

可是問問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就知道,這也僅僅是生存的門檻而已。

這些年,很多人在談財務自由,時間自由,而我們這群苦逼,連車釐子的自由都談不上。

究其原因,是生活中有太多比車釐子更重要的剛需。

和朋友吃飯,為工作應酬,再加上大頭目的租房和交通。

每個月的開銷加在一起,三分之二的工資沒了。

過年回家,給親戚小孩兒包紅包要錢,參加婚禮要錢,買年貨要錢,回一次家,兩個月工資沒了。

男生要攢錢娶媳婦,車釐子?那是奢侈品。

女孩呢?更在意穿什麼衣服,背什麼包,用什麼化妝品。

至於吃什麼,這種別人看不到,吃完就沒的東西,太虛了,還是算了。

有了孩子的家庭,兩個人一大半的工資都花在寶寶身上。

很多寶媽,從懷孕開始就沒給自己買過東西。

長大以後的就更完蛋了,教育是無底洞。

別說車釐子了,二胎以後,可能星巴克都喝不起了。

捉襟見肘,家常便飯。

“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


04

大城市裡的每個人,好像一直在拼命努力賺錢,卻始終入不敷出。

當然,很多時候不是真的買不起,而是捨不得。

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沒有活在終點線上,沒有原始積累,就只能靠自己。

衡量利弊,低頭看一眼荷包,然後忍住了嘴饞的衝動。

忍一忍吧,不差這一口,等有錢了再說。

然後我們不斷地給自己壓力,找到無數座標系和參考系,對標別人的生活,拼命努力。

昨天聽了新一期的冬吳同學會,我感受很深。

大城市人的生活,總是被各種剛性目標錨定。

比如,我一定要在多少歲之前買房,多少歲之前要買車。

一定要攢多少多少錢,一定要讓孩子去哪裡讀書,一定要躋身中產等等等等。

每個人都在不停地為未來做準備,不停地焦慮,不停地敦促自己。

節衣縮食,為了看似“偉大”的目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窮的響叮噹,而是掙錢的速度趕不上花錢的速度,是能力匹配不了慾望的焦慮,是把錦上添花誤解成了剛需。

節目裡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特別好:

“生活就是生活,而不是為生活做準備。”

我們總要買大件兒,卻丟掉了小確幸。

我們總是想以後要怎麼怎麼樣,卻經常忘了體會眼前的美好。

總是憋口氣兒不斷為某某事兒攢錢,卻忘了生活本來的目的。

其實生活也沒那麼複雜,且吃且珍惜,且享受且努力。

還記得那句話:“眾生皆苦,你是草莓味”。聽起來多甜啊。

生活不易,還是吃個車釐子開心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