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海蠣餅——福清諸多名小吃(光餅、海蠣餅、番薯丸等)之一,其最初由來已無法考證。雖不知所起,但必將延續。倘若你徜徉於福清的街頭巷尾,必能看到她橙黃的身影,聞到她獨特的香味。

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海蠣餅,是一種包裹了海蠣和蔬菜的油餅;雖樸素但不簡單。她對福清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小吃,更是一種寄寓了走南闖北的遊子對家鄉的念想,一種飽含羈旅在外的兒女思念媽媽味道的深情,一種承載了祖先智慧的集體記憶。

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小時候,但凡家中炸海蠣餅,那麼這一天必是特別的重要的日子。不是逢年過節,就是家人團聚或親友光臨。因此,那時候的我們對炸海蠣餅是一種期待,既期待平常難以品嚐到的美味,又期待親友久別相逢的熱鬧。

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以前炸海蠣餅的油一般是豬油或花生油。豬是自家餵養的,花生是自留地種植的。無論是熬出來的豬油,還是榨出來花生油,所炸出來的海蠣餅都是香噴噴、黃澄澄的。

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每當開始炸海蠣餅,土灶前穿梭的盡是嘴饞的孩子們的身影。架柴燒火,熱油飄香。鄰里家孩子也聞香而來,聚集一起,期盼一飽嘴癮。最好吃的海蠣餅必是剛出鍋的。熱騰騰的泛著油光的海蠣餅在孩子們的雙手中左右倒騰,時不時地往咬了一口或兩口的海蠣餅中哈氣,流出來的油水,雖然把手指燙得紅通通,但依然樂在其中。

樸素但不簡單,難以嚐到的美食,(福清人最愛)……

炸海蠣餅需要準備米漿、蔬菜和海蠣或海蟶或肉片。但海蠣餅內的餡兒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私人定製。有的人不愛吃海鮮,則只加豬肉,有的人不喜歡吃肉,則只加蔬菜海鮮,更有甚者,什麼都不要,只愛吃米漿炸出來的油餅,這有點像實心的面窩。

米漿通常要頭一天晚上開始準備。一斤大豆,三斤粳米,可能是祖輩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佳比例。大豆多,炸出來的海蠣餅不夠香脆;大豆少,炸出來的海蠣餅則缺乏韌性。將米、豆分別裝於容器中加水泡八小時左右。泡好洗淨後便可混合在一起進行磨漿。在沒有機器,沒有通電的年代,家中的石磨便派上了用場。早上總是迫不及待地起床,參與磨米漿。往磨孔中倒入米豆,經過石磨一圈又一圈的研磨,白花花的米漿便從石磨盤中緩緩流出。

蔬菜的配製而相對隨意些。不過包菜和紫菜是大多數家庭的選擇,而大蒜、芹菜、豆芽、韭菜、烏筍乾等則因家庭因人而異了。大人切肉切菜,孩子則幫忙剪紫菜,大人炸海蠣餅,孩子幫忙燒柴火。大人與孩子一同協作,是真正的天倫之樂。

炸海蠣餅的油溫通常控制在160℃~170℃之間,油溫過低則導致熟成時間過長,形成滿鍋海蠣餅;溫度過高,則餅皮已成焦黃而蔬菜未熟。炸制時間則根據油溫而定,在三五分鐘之間。即便成功製作海蠣餅的條件苛刻,但媽媽和姐姐總能嫻熟地將一塊塊海蠣餅放入油鍋,並根據其色澤、邊上泡沫大小多少,一塊塊地在適當的時間撈起。

下一代的福清人也許只愛吃海蠣餅,對其製作工藝並不關心;也許再過幾代人,並不一定像我們這樣對海蠣餅充滿特殊的感情。但相信必有一群福清人,或在家中,或在街頭巷尾,將海蠣餅這一美味小吃無限地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