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對購房者意味著什麼

2019年1月以來,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明朗,其中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是大部分省份明確提及的政策關鍵方向,“一城一策”、“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成為2019年房地產的關鍵詞。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這三者之間有兩個邏輯:

(一)自2018年以來按照三個穩的次序是地價、房價、預期;

(二)未來是穩定預期才能穩定房價,繼而保障地價穩定。

第二個邏輯鏈條顯然更重要,因為這是指出了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式。之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每一輪調控均伴隨著貨幣政策的寬鬆,地價和房價交替上漲的情況。但是到了2018年四季度,全國流派土地數量就已經超越往年達到歷史最高,這反映了房企在市場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對銷售、回款的預期變化,進而對拿地和佈局表現得更加謹慎。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對購房者意味著什麼

此時的預期、市場信心勝過一切,但是必須承認我國房地產市場跨地區差異與經濟基礎的差異,究竟房價和預期誰先穩,或者哪一方是另一方的基礎呢?

在近期各地兩會期間,針對房地產的定調不斷,整體看2019年穩定房地產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在落實政策指導思想方面均著眼於:

“是著眼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要加大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增加租賃市場的規範和供應量。”所謂的穩房價,很顯然暴漲不能被接受,同樣暴跌也不是穩定。

房住不炒就是最基本的執行標準,其實這個角度主要是通過金融和限購手段即可實現,而且已經在2018年實現了,所有調控城市基本上無論是本地、外地人,由於購房資格這段關已經擋住了很多人,包括二套房的需求,降低了需求一方的數量。同時限貸和只有首套房才能享受的優惠,讓投資類客戶無法增加槓桿,炒房客在過去兩年逐步的失去了以小博大的可能性。

那麼接下來還有一個手段要落地,就是租賃市場的供應能有效補充住房供應。房地產市場化改革以來的二十餘年裡,租賃市場實際上一直跟購房市場是兩回事,但是現在這個差異將被彌合。簡單地說,之前租房的是被視為無力購房者不得已的選擇,租房是被房地產交易市場擠出去的需求,而未來居住是剛需,但居住不等於購買。只要租賃市場完善起來,有保障的同時通過市場來調節,租房完全可以成為青年人在流動到新的城市的最初幾年過度選擇,也可以成為家庭在居住改善過程中的一種手段。我們目前困擾很多人的租房難、租房不穩定等因素終將成為歷史。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對購房者意味著什麼

購房者如何把握機會

“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市場漲跌交回給市場和各地政府,而並非一刀切式的暴漲暴跌,統一的寬鬆或者收緊。各地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各不相同,人口流動、經濟發展的情況也是分化嚴重,此時的房地產自住需求該如何去做決定呢?

未來房地產調控基本上是地方為主導,中央做指導,作為主責的地方對市場穩定的大方向負有責任,也有自主的自由度。

幾個判斷因素來幫助大家分析購房要注意的:

1、一二季度由於對房地產領域的金融政策並無改觀,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價下降將持續一段時間,一線城市在1月份的成交面積普遍下降三成以上,當然這裡面有春節的因素。到三季度就要看接下來的政策了。

2、選擇購房時機,也要看經濟走勢,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會對全年政策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同時一季度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也會影響到整體,不妨在樓市搜尋房源的同時抬頭看看。

3、無論是首套房、二套房,謹慎評估著急的資金成本。這其中一要算貸款利息,首套房的資格很重要,因為優惠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對家庭的資金壓力要小很多,這種情況下寄希望於以後改善,不如一步到位在能力所及範圍內選擇相對好的位置和麵積段,因為同樣的房子你再買代價就高了。二要注意儘量長的貸款年薪,房貸利息還可以抵扣個稅,最長二十年。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對購房者意味著什麼

4、幾年內都不會去住的地方,例如老家三四線城市,不建議投資購房,尤其是貸款購房。如果規劃子女上學、成家先選城市後安家,未來中國經濟總會走出困境,這個週期不會太久,不要為了買房而買房。

5、買房不僅要看價格,也要看所在區域、配套、小區景觀、物業、產品設計等等,因為這些基本屬性是決定房產價格的,之前很多年的房價上漲趨勢掩蓋了許多問題,購房者是買到了就算上車了,其實後面房子迴歸其自身價值的時候,上述要素的支撐更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