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房價+限價,你曾經學過的選房邏輯,要發生顛覆性變化了

最近,有個粉絲諮詢黃佬邪買房問題,說買房就要買大盤首開或二期,再往後賣的都貴。

原來,這個購房理論成立,沒毛病。

不過,限價改變了市場定價策略,買房邏輯也需要隨之調整。

黃佬邪最近恰好與業內人士交流過此觀點。這位粉絲對限價及其市場作用,還不太瞭解,今天,黃佬邪一併說明。

01


地價+房價+限價,你曾經學過的選房邏輯,要發生顛覆性變化了



這是掛在一個大牌樓盤售樓處的地價成交圖,提醒買房人,地價正在上漲。

多數買房人不會關注這張圖,除非售樓員把你領到這塊展板前,跟你詳細介紹,還要加上建安成本,各種稅費等,才能得出商品房售價。

一般人哪懂這個,即使售樓員說的很專業,很細緻,絕無虛言,你也未必全信。

地價還可以展示,但限價卻不能。因此,限價對於很多購房者來說,比較陌生。

黃佬邪最近跑售樓處,看現場,與一線策劃、銷售聊天,那天下午,我們聊著房價+地價+限價疊加效應,黃佬邪總結道:

限價時期,買大盤的邏輯要發生相反轉變。

過去,我們都勸購房者要買大盤首期或二期產品;因為開發商會不惜血本做首期示範區,打造形象;

而現在低價地與高價地並存的時期,又趕上限價,要反過來,去淘那些低價地的大盤。

因為低價地,多數是幾年前拿的,銷售週期比較長,現在仍有產品在售,但因為趕上限價,過去可以越賣越貴的慣例,完全被打破,三期、四期,只能和一期、二期賣一個價,或接近一個價 。

這裡,還有一個背景你需要了解:

限價,不是全部項目限制在一個價格範圍內,而是根據拿地成本+開發商上報的建築成本+各種稅費+正常利潤=限價範圍。

也就是說,房產局在批價格時,會綜合考慮以上因素,來批覆價格。

這就是說:

限價,把原來開商可以享受土地升值的紅利,拿出來,給購房者。

那,你還等什麼?

現在,是淘低價地大盤中後期產品的好機會。

02

土地都是一樣的,這塊地與那塊地,化學成分相差無幾;

土地與土地都不是一樣的,這塊地與那塊地,位置不同,環境不同,配套不同;

這塊地的地價與那塊地的地價,從來就不是一樣的。

不同時期地價不同,雖偶有波動,但總結最近15年的市場,可以說:

今年的房價,可能就是明年後年的地價。

黃佬邪前幾天發表的

阻擊,抬價,土地市場刀光劍影。三環外房價將過萬。

用今年4月鐵西經開的兩塊地價,向你們展示過這個道理。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塊地拍出,從其地價,可以估算出其商品房入市後的銷售價格範圍。

商品房價格=地價+建築成本(中檔商品房平均成本為3500元/平)+各項稅費+財務成本+管理成本+合理利潤等。

目前,因為地價房價攀升,中高端樓盤用材更好,建築成本會相應增加,對於多數樓盤則言,3500元/平是一個平均費用標準。

因此,當一個區域有新地拍出時,根據地價,業內可以粗略算出其銷售價格。

一區域內,如果只新拍了一兩塊地,尚難對區域形成整體影響,但如果拍了三至五塊地,而且都是大牌開發商拿地,因為大牌對市場有定價權,則房價整體走勢,就已經明朗。

03

如何辨別低價地大盤?

一般買房人不會關注房地產市場專業新聞,提供一個最簡單的辦法:

在售樓盤如果已經賣到三期以上,一般都是兩年前拿的地,那時,地價和今天比,真的很便宜。

如果一個大盤的一期已經入住,多數是已經銷售兩年左右的盤,拿地時間更早,地價更便宜。

現在買大盤中後期產品,還有一個好處,可以去一期已經入住的園區逛逛看看,開發商到底做的好不好,與業主聊聊天,住在這兒感受如何?

黃佬邪一直在說,買房原則:地段+大牌,現在根據市場現狀,可以在後面再加兩個細分項目:

地段+大牌+低價地大盤+三環內。

市中心很難出現大盤,當前市場上,低價地大盤在二環與三環之間,還有幾個可選。

三環,對瀋陽人則言,現在還處於偏遠的心理階段,心理接受度差一些,從城市擴張史看,三環很快將成為市民心中的市區,而不是市郊。

正是在城市擴張歷史背景下,開發商最近一兩年拿新地,已經集中在三環外,再加上限價政策,現在其實是一特別好淘二三環之間低價地大盤的時機。

一旦低價地項目銷售完畢,市場將只剩下最近一年拿地的項目,其價格可想而知。

根據數據,業內人士預測,低價地項目今年第四季度即將銷售完畢。

借用足球的一句順口溜:

留給你們撿便宜的時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