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投行競爭力報告:角逐IPO大省 “總部效應”走弱

寒冬之下,投行的生存壓力倍增,競爭壓力加大。但是無論外部環境如何,依然會有相對勝出者。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投行的行業格局已經發生微妙變化,而中金公司、華泰聯合憑藉在IPO保薦數量和承銷收入方面的成績堪稱為“2018年最大贏家”。

2018年,對於券商來說是個異常寒冷的凜冬。券商的各項業務全面受到衝擊。IPO審核從嚴,上會數量與通過率不斷創出新低。剔除2013年新股停發,IPO的過會數量更是創下了近十年新低。

數據顯示,2018年證監會審核IPO的家數是199家,僅佔2017年全部上會數量的40%。通過率方面更是僅有55.78%,較2017年下滑了20.53%。

一切皆為過往,未來更重要。2019年,誰會是厚積薄發者?從2018年排隊待審IPO企業項目數量上看,中信建投最值得期待。不過,也不乏一些中小券商借著科創板機會實現突圍。

另一方面,券商投行在不同區域呈現出了不同特點。IPO大省券商競爭激烈,吸引眾多券商搶食瓜分,不過份額高的仍然集中在大投行。此外,券商投行總部所屬區域的IPO優勢依然明顯,但趨勢在逐漸減弱。

中金、華泰成大贏家

2018年IPO過會數量急劇下滑,從投行的保薦數量上就可窺見一斑。根據數據,2018年,首發承銷數量最多的只有11家,而在2017年首發承銷數量超過11家的就有14家券商。但在如此動盪之下,仍有相對勝出者,行業格局也在發生著微妙變化。

2018年,有45家券商投行參與分享了IPO果實。而在2017年,投行參與的券商數量是61家。這意味著,在2018年,又有16家券商投行在IPO上顆粒無收。這些出局的券商均是中小券商。

即便參與IPO分享的券商也是收穫有限。數據顯示,IPO承銷數量超過5家的有7家券商,承銷數量為3家或4家的券商也只有7家,10家券商各收穫兩個項目,有21家券商僅各自分得一個項目。

另一方面,頭部券商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2017年,IPO承銷數量前五名市場份額合計33.11%。2018年,這一比例增加至37.10%。前五名每家市場份額都有所提高,不過前五名的格局卻發生了較大變化。

中信證券以11家IPO的承銷數量居於首位,但華泰聯合以10家緊隨其後。中信建投是9家,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分別是8家。各家競爭異常激烈。2017年冠軍之位的廣發證券,分列第三、第四名的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則均跌出投行IPO承銷數量一梯隊排名。

2018年在IPO表現最為出色的當屬中金公司與華泰聯合。2017年,中金公司的承銷數量排名僅是第14名。2018年,則飛躍上升10名位至第四名。在主承銷收入方面,更是由此前的第十一名躍居2018年排名冠軍之位,IPO承銷金額為368.09億元,優勢明顯。

“中金公司大項目多,尤其是在2018年存在較高淨利潤門檻之下中金公司的優勢更為明顯。”1月9日,南方一家券商投行保代向記者表示。數據顯示,2018年中金公司保薦的8個項目中主板就有4個,且全部順利過會。

而華泰聯合在承銷數量和收入方面也均表現出色,兩項指標在2018年均居於亞軍位置。承銷金額為194.85億元,承銷數量10家。2017年,華泰聯合在IPO保薦數量和承銷金額的排名分別是第七名和第十名。2018年,華泰聯合首發承銷收入僅次於中金公司,且大幅度領先於居於第三名的中信證券。承銷數量也微落後於中信證券。

中小券商表現尚佳的有興業證券、高盛高華、長江證券、華林證券等,在排名上均有所上升。尤其是高盛高華,2017年承銷IPO數量為零,但在2018年則斬獲了3個項目。

有表現優異者亦有不佳者。例如,廣發證券由2017年保薦數量之首下滑至第六名,2017年保薦IPO數量是34家,2018年僅有7家;海通證券也下滑四名至第七名,其保薦項目數量由此前的31家下滑至6家。安信證券和民生證券項目數量均由此前的17家減少到僅有2家。市場份額均有所減少。

遭遇滑鐵盧的還包括國信證券。國信證券在IPO排名上一直居於前列,但在2018年其保薦項目已經由此前的28家減少至僅剩2家,排名也由此前的第四下滑至十五。

“國信證券之前因為*ST華澤借殼上市違規被罰款,又有一個併購項目爆雷。國信投行一些團隊已經出走了,我們這就新來了兩個團隊。”1月9日,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此外,國信證券在2018年變更了多名高管。

尋2019年最具潛力投行

2018年凜冬已過,2019年的IPO市場如何,誰又將成為最具潛力的券商投行呢?從目前擬IPO企業排隊情況看,或可略窺一二。

根據證監會披露,截至1月3日,擬IPO正常排隊待審企業共有298家。儲備大戶依然歸中信建投莫屬。在298個待審項目中,中信建投的數量是35家,佔比達到了12%。2018年的項目儲備大戶也為中信建投。

證監會信息披露,中信建投目前有3家已通過發審會,已受理11家,反饋12家,預先披露項目有9家。其以絕對優勢居於儲備項目首位。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1月9日中信建投的保薦代表人數量是209人,居於所有券商之首,較一年前新增了23人。21世紀資本研究院獲悉,中信建投的投行人數或已超過了800人。

“股東的支持,形成的品牌優勢以及眾多的投行團隊都形成了中信建投的品牌優勢,尤其是近兩年,中信建投儲備項目尤其多。”上述投行人士向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

行業龍頭中信證券則以25家的IPO儲備項目數量居於第二。2018年表現遜色的廣發證券以23家的項目數量居於第三。業內人士猜測,廣發證券或以這樣項目儲備在2019年重回排名前五。

2018年堪稱贏家的中金公司和華泰證券分別以18家和17家的項目儲備數量位居前列。招商證券繼續保持原有優勢。

不過,在一梯隊券商中,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則有些落下。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在2018年排隊待審IPO企業中,海通和國君的項目分別只有7家,位於行業排名的第十四位;曾經的IPO保薦大戶國信證券的排隊項目數量僅有9家,位列第十位。

相比之下,也有一些表現可圈可點者,如民生證券、東興證券、長江證券等。儘管民生證券在2018年IPO上會中表現不佳,但以11家的項目儲備數量2019年表現仍然值得期待。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排名靠前的券商整體上依然保持優勢,但內部也會發生一些明顯變化。比如在2018年華泰證券和中金公司的異軍突起。且券商項目集中度再度提高,前十家券商佔有的市場份額是59%,前二十家券商是81%,去年這一比例僅是73%。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未來中小券商生存的壓力十分巨大。2018年初IPO項目儲備涉及到65家券商,而在2019年初,有項目儲備的券商僅剩下47家。

2019年,券商投行兩極分化趨勢更加明顯。大券商繼續憑藉優質平臺、眾多團隊保持行業優勢,且集中度或將進一步集中。不過,也有投行人士認為,2019年隨著科創板的推出以及IPO可能的降低利潤標準,中小券商也存在機會,但若想憑藉投行逆勢突圍則難上加難。

投行區域競爭力分析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2018年上會審核的IPO企業共涉及到25個省市,有47家券商參與其中。而不同券商在區域又呈現出不同的優勢。

廣東省內佔有率最高的是中信證券。在廣東省的36個項目中,中信證券就佔據5個。其次是中信建投、招商證券、東莞證券各有3家。此外,興業、國海、華泰、民生也各有2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在廣東省內佔據絕對優勢的廣發證券在2018年卻鮮有碩果。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2017年,廣發證券在廣東省內的項目數量是15家,2018年卻只有1家。

在江蘇省內佔有率居首的分別是本地券商華泰聯合與國金證券,各自斬獲了4個項目。其次為中信建投,有3個項目。民生、廣發、招商等也各自分得2個項目。國金證券儘管註冊地是在四川省,但其項目優勢則在江蘇。數據顯示,國金證券的項目中有4個集中在江蘇省。

這些IPO盛產大省競爭異常激烈。如廣東省36個項目有21家券商搶奪,江蘇省的32個項目有18家券商參與,上海17個項目12家券商參與,浙江省32個項目21家券商參與。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發現,這些券商的項目區域分佈仍然具有鮮明的特點。

首先,儘管IPO盛產大省競爭激烈,但大投行優勢更為明顯,且集中度高。例如,中信證券在廣東省、浙江省、上海的項目數量均居於前列。中信建投、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在各IPO大省均具有項目斬獲。

另一方面看,這些大投行的主要項目區域也集中在IPO大省。如中信證券的21個項目中有19個集中在IPO大省(包括廣東省、江浙滬、北京和山東)中,佔比達到了90%。而一些中小券商的項目分佈較為分散,沒有形成明顯的區域優勢特徵。

第二,券商投行總部所屬區域的IPO優勢依然明顯,但趨勢在逐漸減弱。

在2017年的投行競爭力報告中,還可清晰看出區域券商的地方項目優勢。如註冊地在廣東的廣發證券、上海的海通證券在註冊區域優勢明顯,但在2018年這些優勢明顯減弱。例如,2017年,廣發證券在廣東省內的項目數量是15家,2018年卻只有1家。

第三,2018年的一個新特點是,大投行項目分佈越發廣泛,且憑藉優勢可迅速佔領市場。

2017年,新疆、西藏、貴州這些偏遠地區的項目多被中小券商承攬。但在2018年,這些地區的項目承銷商中卻紛紛出現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的身影。大投行的IPO項目已經向諸多省市延伸,且憑藉品牌、實力優勢迅速佔領市場。2018年,在全國各省內IPO項目承銷商中均可見到排名靠前的投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