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IPO“綠色通道”是把雙刃劍

蘇培科:IPO“綠色通道”是把雙刃劍

最近,有關中國股市的兩則新聞備受矚目。一是監管部門針對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製造在內的4個行業準備開設“綠色通道”,尤其在360迴歸A股後市值暴增,讓各類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蠢蠢欲動,“BATJ”都想通過“綠色通道”回到A股市場。二是修改退市制度,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構成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者其他重大違法行為的,證券交易所應當嚴格依法作出暫停、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決定,證券交易所應當制定上市公司因重大違法行為暫停上市、終止上市實施規則”,強化滬深證券交易所對重大違法公司實施強制退市的決策主體責任,實施新老劃斷,加大對財務狀況嚴重不良、長期虧損、“殭屍企業”等符合退市財務指標企業的退市執行力度。

對此,很多人認為這是A股市場的重大變革,於是他們很興奮,尤其是一些在境外上市受到冷落的中概股。但在我看來,“綠色通道”是反市場行為的偽改革,後患和隱患會層出不窮。就像退市制度一樣,一旦有了利益驅動和權力干預,證監會執行層面就會難上加難,這也是這麼多年A股市場退市制度形同虛設的主要原因。別看此次說的這麼嚴詞厲色,實則是將交易所推到前臺去執行強制退市,此前證監會親自執行都效果一般,而且屢屢被告,交易所就能執行好?

一旦非市場的力量介入市場後,讓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就變成了權力尋租和權力平衡的遊戲,尤其證監會並非權力籌碼的主導者,一旦開通了非市場遊戲規則的“綠色通道”,雖然可以讓證監會的審批權力和權力籌碼加重,但也是雙刃劍。“綠色通道”就像童話故事《漁夫和魔鬼》中的魔瓶,一旦打開瓶蓋,漁夫或許就喪失了控制權,在利益驅動下一些“道法高深”的妖魔鬼怪或許都會誕生。這也是典型的

A股市場特徵,在以往IPO和退市過程中屢屢上演。

如果真的想吸引“BATJ”等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投奔”A股,方法其實很簡單,修改創業板規則,可以清晰、透明、市場化做試點,總比突然來一個“綠色通道”強,搞不好“綠色通道”就成了見不得光的權力博弈和交易的通道。

中國股市中的各種弊端和上市公司質量問題其實與各種“綠色通道”有關。A

股發展之初的宗旨就是“為國有企業脫貧解困”,於是股市就成為垂死邊緣的國有企業用於提款的“綠色通道”;在金融“背水一戰”的改革時,股市又成為銀行上市的“綠色通道”;在金融監管腐敗時,股市便淪為王益、王小石等監管者權力尋租的“綠色通道”;在全面扶貧攻堅時證券監管部門又為貧困地區開設“綠色通道”……在這一系列的“綠色通道”面前,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圈錢”和“腐敗”。現在,“綠色通道”不但沒有根除,而且還在大行其道。該措施雖然可以為政策鼓勵的領域提高上市效率,但有礙市場公平,從制度上難以阻斷個人好惡和權力尋租,一旦“綠色通道”打開,權力尋租會讓更高權力者介入其中,雖然這幾年反腐反貪的力度加大,但也難以杜絕。

在我看來,“綠色通道”是A股市場的大毒瘤,恰恰需要改革和杜絕,不能再給人為主觀意志開設捷徑,否則每當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有困難時就想起了股市融資圈錢,而忽略市場的投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讓“融資功能”像割韭菜一樣在股市一茬又一茬地消滅投資者。這不但不能有效激發投資者的信心,反而激發了圈錢者的信心,也不利於市場公平正義。

因此,我們要呼籲尊重市場規則、尊重市場化,嚴打資本市場中的違規和腐敗,用公平的制度和規則來保護弱者,而非“口號”。弱者往往是不規則制度下的犧牲品,而強者永遠會在不公平和畸形的制度面前漁利,而且經常遊離於規則之外。以市場中的各種造假案件為例,除了上市公司處心積慮地造假外,審批者把關不嚴、權利尋租是縱容違規的根源。因此,A股市場改革別再走回頭路,少些“特別通道”和“綠色通道”,多些監管和懲罰,多些“陽光”,多些真正市場化的改革,讓市場有序化發展,讓投資者恢復投資信心,才是拯救A股市場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蘇培科簡介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



歡迎與作者蘇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

蘇培科財經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pk

騰訊微博:http://t.qq.com/supe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