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臨門取消」頻現:大發審委27次按「暫停鍵」

IPO“臨門取消”頻現:大發審委27次按“暫停鍵”

7月17日,北京宇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信科技”)等5家企業上會受審。與其它四家相比,才過會的宇信科技年內先後經歷暫緩表決、取消審核,此次上會已是“三進宮”。

實際上,“臨門取消”已逐漸成為當下A股IPO進程中一個常見的名詞。

Wind資訊數據統計,自去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履職後,先後已有26家次首發企業臨上會前遭暫緩表決或取消審核,若再加上臨時取消審核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小米集團,則數量達到27家次。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A股IPO“臨門取消”現象頻繁出現的背後,一方面源於大發審委的從嚴審核。數據顯示,截至最新,自其履職以來,已有79家企業遭到否決,通過審核的僅為114家。以此計算,大發審委任內的IPO通過率僅為59.07%。

另一方面具體至不同的公司,原因又各有差異,甚至一些特定行業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7月3日和10日,青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島農商行”)和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豐農商行”)先後因“尚有相關事項需進一步核查”,宣佈取消審核。

“自大發審委成立履職以來,不僅提高了對業績標準、持續性等方面的關注度,更對規範性問題、內控、信披乃至環保等各方面進行了嚴格審核,這不僅使當下IPO過會率偏低,出現多起‘臨門取消’現象也可以預見。”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說。

27家次“臨門撤退”

對於國內企業來說,能夠在A股成功上市不僅是對企業自身實力的肯定,也將有利於企業日後的發展,因此即使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IPO排隊也在所不惜。然而隨著IPO審核趨嚴,“臨門撤退”的現象卻越來越多。

Wind資訊數據顯示,自去年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A股已先後有27家次(宇信科技等2家為多次上會,剔除重合企業則為25家)企業在首發上市或發行CDR時取消審核或遭到暫緩表決的結果。

具體來看,27家次“臨門撤退”的首發企業中,有12家次遭到暫緩表決,其中半數擬在滬市主板上市,另分別有2家次和4家次的首發企業擬分別在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

15家企業遭到取消審核,其中除小米集團原擬發行CDR外,其餘14家次中,有8家次擬在滬市主板上市,擬在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分別為2家次和4家次。

以證監會行業來看,以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製造業,成為“臨門撤退”次數最多的行業,達到11家次;排名第二的則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5家次,涉及企業包括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

時間上,今年1月是“臨門撤退”次數發生最多的月份,共發生8家次類似的情況,包括九聖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內,遭取消審核或暫緩表決。排名其次的是去年10月下半月和去年12月,均有3家次。

這一規律似乎也與大發審委履職以來,IPO過會率的變化情況相吻合。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今年1月,證監會共安排50家次企業首發上會,但最終僅18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僅有36%。去年12月過會率則為60%,與今年2-6月的過會率相近。數據顯示,今年2月-4月,IPO過會率均為58%,5月為63%,6月則為56%。

“首發企業無論是被否決還是遭暫緩表決、取消審核,涉及的問題都可能包括經營能力的持續性、企業會計及財務問題、信息披露、內控體系、合規性等,首發辦法的定量標準很少,定性標準很多,這一點需保薦人綜合判斷,對一系列因素進行綜合考量。”7月17日,上述北京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說。

21世紀資本研究院梳理統計發現,自大發審委成立履職以來,在發審會上常存在超綱問題,即在固有的“業績為王”基礎上,發審委委員也更將目光投向了企業未來業績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財務指標的合理性、募投項目、內控、信披等多個層面。

“對IPO企業的經營能力將不僅聚焦於‘現在’,也將投向‘未來’,對公司上市後出現的業績‘變臉’情況,將對中介機構進行追責。”7月17日,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表示。

IPO“臨門取消”頻現:大發審委27次按“暫停鍵”

具體原因各不相同

儘管首發企業“臨門撤退”的大背景是一樣的,即大發審委履職後的從嚴監管,但具體至不同行業的企業,各自原因卻並不完全相同。

以連續取消審核的兩家銀行——青島農商行和瑞豐農商行為例,二者分別在7月3日和7月10日宣佈,因“尚有相關事項需進一步核查”為由,取消了原本定於當天上會受審的事項。

21世紀資本研究院注意到,上述兩家農商行均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且兩家銀行先後取消審核,也打破了去年以來銀行股上會100%過會率的紀錄。

7月17日,瑞豐農商行有關負責人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當天作出取消審核的決定,原因在於目前正處於半年度的時間節點,需要進一步補充材料,待材料補充完整後,將再度申請IPO上會。

“正如證監會官方披露的,會補充一些財務數據方面的材料。”上述瑞豐農商行人士說,“我們的目標很明確,補充完後就會繼續謀求上市。”

不過,瑞豐農商行上述解釋並不能釋疑外界的疑慮,原因在於近日一份有關貴陽農商行的評級報告。稍早前,中誠信國際公佈的一份對貴陽農商行的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由2016年末的4.13%大幅提升至19.54%;撥備覆蓋率銳減至34.15%,遠低於監管要求。

“目前還不清楚貴陽農商行的事情是否影響到此次兩家銀行取消IPO審核。”深圳一家中型券商金融行業分析師表示,“據說監管層對農商行的整體監管思路將有大的調整,這也許是取消此次農商行IPO審核的原因之一。”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除上述兩家外,目前在A股IPO排隊的農商行還有其餘7家。

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對21世紀資本研究院表示,農商行IPO潮掀起的背後,是國家對“三農”政策的傾斜,也是監管部門的積極態度,但能否成功上市,依然在於其如何解決好客戶的信用風險高企、公司治理是否完善優化等多個方面。

與上述兩家農商行相比,今年5月21日宣佈撤回材料,從而取消次日上會審核的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則更多歸因於自身。其內部人士表示,取消審核的目的是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而主要原因在於公司一方面淨利潤規模較小、利潤較低,另一方面存在應收賬款較高的問題,因此對上會的前景並不樂觀。

此外,小米集團取消CDR發行審核的原因,更多在於其與監管層之間就公司估值問題產生的分歧。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瞭解到,作為首家申請發行CDR的企業,監管層在滿足企業自身高融資需求前提下,也表態出高定價則可能出現“破發”的考慮,從而將影響A股市場情緒的情況發生。

但也正因此,小米集團最終選擇暫緩發行CDR,先於H股IPO上市。不過截至目前,小米集團表示發行CDR未有具體時間表。

IPO“臨門取消”頻現:大發審委27次按“暫停鍵”

多家“二次上會”成功

正如瑞豐農商行有關負責人表態,在公司將有關材料補充完整後,會再度謀求IPO上市一樣,自大發審委履職以來,已有多家企業經歷多次上會後成功登陸A股。

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自去年10月中旬至今,加上剛過會的宇信科技,已先後有10家首發企業在遭遇“取消審核”和“暫緩表決”後,成功登陸A股。

具體而言,多次上會併成功通過IPO的10家企業中,最終有7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包括東方環宇、伯特利等;另各自有2家在深市中小板和創業板掛牌交易,分別為宇信科技、明德生物和奧飛數據。

與之相對應的是,也有2家企業在“二次上會”中遭到發審委否決,分別為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拉網絡”)和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紀資本研究院梳理發現,首發企業“二次上會”的背後,為發審委所關注問題的焦點,依然是業績背後的成長性以及諸多細節性問題。

以奧飛數據和博拉網絡為例。二者具有頗多相似性,同為新三板掛牌公司、在去年10月25日大發審委履職後的首場發審會中同時上會,也同時被暫緩表決。但最終奧飛數據成功在去年12月第二次上會時過會,博拉網絡則不幸在11月時遭到否決。

對於博拉網絡被否的原因,發審委主要將問題聚焦在了公司業績的可持續性上,其中包括公司業務模式和技術兩個方面,以及存在的淨資產收益率顯著下滑現象。

博拉網絡人士則指出,上市被否在於公司在一些問題上未解釋清楚。但公司盈利能力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也將在條件成熟時再度啟動IPO申報程序。

與博拉網絡類似,奧飛數據在發審會會議中,同樣被問及業績發展的真實性與可持續性。數據顯示,奧飛數據2013年仍屬虧損,2014年盈利後開始步入快速發展階段,但被髮審委質疑“營業收入持續大幅增長的真實性及合理性,與淨利潤增速存在明顯不匹配的原因”。

同時,在博拉網絡與奧飛數據的發審會中,發審委同樣關注到了兩家公司員工薪酬的問題,希望二者能夠結合行業平均水平,分析存在的合理性。

上文提及的北京投行人士稱,從最新透露出的監管層向券商投行部門下發的“最新IPO審核51條問答指引”來看,IPO審核標準更加量化和細化,涉及範圍更加寬泛,將首發企業各個方面均納入審核框架,覆蓋了IPO企業存在的方方面面。

“總體而言,對於‘二次上會’的企業來說,第二次上會過會的概率要遠大於一次上會的企業,因為如果存在大問題,在首次上會時就會遭到否決。當然,細化來看就是如何在監管範圍內充分溝通,滿足相應的要求。”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版權歸原作者,若有異議,煩聯繫後臺刪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