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公司 IPO 大潮來勢凶猛

【新聞事件】:繼上週多個生物技術公司 IPO 共融資 7.18 億美元后本週又有四家生物技術成功上市,共融資 5.46 億,令過去 10 天的 IPO 總量達到 12.7 億美元。今年半年不到美國已經上市 30 家生物技術企業,接近去年全年的 31 個,融資總量達到 32.5 億美元。本週四個 IPO 各具特色,開發 CKD 的 Tricida 融資 2.2 億,是少見的已經完成三期臨床的 IPO。開發 mRNA 藥物的 Translate Bio 融資 1.22 億,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 mRNA 企業。開發 CD47 激動劑的 Forty Seven 剛成立兩年,這次融資 1.12 億。另一家免疫療法公司、開發腫瘤疫苗的 Neon 融資 1 億。

【藥源解析】:資本以創紀錄速度流入生物製藥有多種因素,既有剛性需求也有一定泡沫成分。現在生物技術的大環境非常有利,是主要驅動力。FDA 連續幾年批准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新分子藥物,而且繼續顯示與製藥工業合作儘快上市顛覆性新藥的友好態度。現在只要產品沒問題 FDA 極少會成為你贏利障礙。支付方面雖然壓力很大,但受到擠壓較多是傳統 me-too 常見大眾病藥物。顛覆性療法相比之下受到支付部門青睞,而這些藥物是生物技術公司的主攻方向,所以資本大量湧入。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雖然特朗普總統宣稱要限制藥價,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宣佈限制藥價新政當天製藥股普遍上揚。

生物技術生存環境的另一個主要方面是技術進步本身。隨著基礎研究的進步和臨床前、臨床研究的精準化,現在研發效率有所改善。掙扎多年的幾個主要技術如 RNA、基因療法、細胞療法幾乎同時進入收穫季節,令投資者熱情高漲。最近幾年一個重要治療板塊是腫瘤免疫療法,這種療法不是直接殺死腫瘤、而是破壞腫瘤的生存環境,通常安全性比傳統化療要好。更重要的是免疫療法的應答持久性遠高於傳統療法,第一次令晚期腫瘤治癒成為觸手可及的目標。免疫系統十分龐大複雜、介入點很多,所以吸引了大量資本從不同角度、不同通路調控這個天然抗癌系統。最後,近幾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開創新技術的著名大學教授紛紛下海、經驗豐富的世界主要藥廠高管也大量湧入初創生物技術公司,這令生物技術公司的技術和執行力都有較大提高,也成為吸引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然這些有利條件必然會導致一定程度泡沫。很多投資者懷著不想錯過下一個 PD- 1 的心理,類似當年淘金、有點賭博成分。現在投資進程不僅前移、A 輪基本就是原來的天使,而且單項投入力度明顯上升。很多臨床證據不多、甚至沒有臨床數據的企業也參加 IPO,雖然早期陽性數據相對容易得到但假陽性也更多,這可能會導致更高的失敗率。早期項目區分更加困難,和買彩票類似、人的本性都認為自己投的項目最可能贏,但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最後必須有人失敗。目前製藥業對有些高新技術的早期評價也存在不足,如免疫療法現在還沒有可靠的評價系統。這些因素可能導致重複盲目投入、甚至養育一些南郭先生,但大量資本湧入的確給顛覆性技術一個快速成長的機會。現在家喻戶曉的 PD- 1 藥物五年前即使專業人員也沒幾個知道,這可能是現在生物技術 IPO 如此火爆的最核心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