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自創立以來,星巴克就被植入“第三空間”的DNA,成為精神生活切割後的閒散地。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盒飯君引讀

北京,這座中國最大的夢想之都,在上週迎來了中國最大的星巴克旗艦店——星巴克臻選北京坊旗艦店。這是繼半年前,星巴克全球最大門店形態(烘焙工坊)在上海開幕後,在中國市場的又一重要動作。

“早上可以來喝一杯咖啡,下午來一杯茶,傍晚又可以來酒吧聚會。”星巴克中國區CEO蔡德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他希望星巴克能夠成為一個顧客“從早上喝到晚上”的全天候空間。他還透露,星巴克希望通過不同門店形態的組合,進一步強化“第三空間”的概念,加深用戶體驗。

那麼,什麼是第三空間(The Third Place)呢?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第三空間

20 世紀70 年代,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Ray Oldenburg)從城市及社會研究角度,提出了“第三空間”的概念。他將居住的地方稱之為“第一空間”,花大量時間用於工作的地方稱為“第二空間”,而“第三空間”則是居住和工作地點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場所,“第三空間”的概念,更突出地強調了場所的社交作用,如咖啡館、茶館、酒吧、社區中心等等。

因此,“第三空間”通常要具備以下屬性:第一,空間是中立的,所有人都受歡迎;第二,它是一個槓桿,社會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參加;第三,其主要活動為談話交流與信息共享;第四,具有較高的可達性,沒有物理、政策或者貨幣壁壘。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在餐飲行業中,星巴克最早提出“第三空間”這個概念。自創立以來,星巴克就被植入“第三空間”的DNA,成為精神生活切割後的閒散地。

長期擔任星巴克CEO的霍華德·舒爾茨甚至將其升級為“社區”理念。在舒爾茨看來,“社區”正是人們去星巴克的真正原因,而並非只是為了享用咖啡和其他飲品,如果某一天星巴克失去了成為“第三空間”的能力,它就失去了一個最主要的賣點。

因此,星巴克想要給人們傳遞的理念就是其作為現代人的心靈綠洲、棲息之地的概念,這裡為每日為家務瑣事禁錮的家庭主婦、圍著工作團團轉的白領、奔波於教室圖書館宿舍的學生等等各類人群,提供一個更為輕鬆自由,可以無拘無束暢談的場所,星巴克想要做的就是在都市人的生活中扮演僅次於家和辦公室之外第三重要的角色,成為現代人真正需要的“第三空間”。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看到這裡,我們發現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概念其實並不稀奇,從古自今,人們都想在喧囂都市中尋一方寧靜之地,只是星巴克將這一理念貫穿了整個企業管理規劃的始終。

在古代中國,《清明上河圖》中就記錄了人們在茶館喝茶聊天的場景,到了清朝,茶館不僅僅是人們喝茶社交的場所,北京的茶館裡還出現了大鼓和評書,我們熟悉的老舍先生的《茶館》其實就很生動地體現了清末民初,茶館在社會上發揮“第三空間”的作用。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無獨有偶,在18世紀的英國倫敦,人們只需要花上1便士就可以進入的咖啡館,不同階層和社會背景的人在這裡瞭解新時政、交流信息,因此,咖啡館也被稱為“便士大學”。

星巴克“轉彎”

前不久,兩名非洲裔男子在美國費城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借用廁所,因未在店內產生消費而被拒如廁並引發衝突遭到警方拘捕,星巴克也因此事件被貼上“種族歧視”標籤,同時被人們認為這一做法有悖其“第三空間”的理念。正如前文提到,第三空間必須保持中立,所有人都是被歡迎的,同時沒有消費的限制。

為消除爭議,星巴克專門關門門店對僱員進行培訓,同時取消了消費才能用廁所的“限令”。在聲明中,星巴克宣佈:“無論是否購買咖啡,我們都歡迎顧客使用星巴克的空間,包括我們的衛生間、咖啡館和院子。”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一家位於購物區裡的星巴克門店,一半用來售賣產品,一半被改造成為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使用的公共衛生間

不過,當第三空間的理念伴隨著星巴克的門店在中國瘋狂擴張時,星巴克在其母國的門店卻在悄悄發生變化。

一方面,星巴克宣佈明年將關閉美國150家門店,這一速度是往年關店的3倍之多。而且,受影響將要關閉的門店,多數位於人口密集的城市區域。我們在高峰時段觀察了幾家客流相對較大的星巴克門店發現,真正會坐下來聊天的人很少,有些門店的就餐區域甚至空無一人。

此外,創辦於1997年,在中國門店剛剛被引入的星巴克茶飲系列品牌——TEAVANA,今年在美國已經關閉了其全部379家門店。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星巴克門店開通了Drive-Thru(得來速)通道,大約佔到了星巴克門店總數的80%,有些星巴克門店為了節省成本,甚至只保留了Drive-Thru通道,而關停了門店。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星巴克更像是中國的永和豆漿甚至是路邊小吃攤,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駕車來星巴克點一杯咖啡和三明治,就像從地鐵站出來點一杯豆漿和煎餅果子的豪華套餐。目前,星巴克的Ddrive-Thru在美國餐營業中已經做到了排名第9的位置,在咖啡店的排名中穩居第一。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的星巴克還沒有開通二維碼付款業務,但是卻在鼓勵人們下載並註冊星巴克的APP,以此來減少排隊的時間,不過,這一舉措雖然大大減少了人們排隊的時間,卻也同時減少了人們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的人們會選擇直接將飲品帶走,在店裡的停留時間大大縮短。

為什麼星巴克的“第三空間”越走越遠?

所以,一個奇怪的現象產生了,咖啡店裡閒坐著的流浪漢和老頭老太太注視著一個個直接來將咖啡取走的年輕人,以及店外汽車通道里排著長長的隊等待咖啡的汽車。致力於成為“第三空間”的星巴克,與它所厭棄的快消餐飲店越來越相似。

然而,星巴克第三空間的理念在中國可以說發揮到了極致。在這裡,你甚至會遇到很多相親的年輕人,他們將星巴克選擇為相親地點。

原因很簡單,一是自己買自己的咖啡,可以避免相親應該男生買單還是AA買單這一難題,幾十元的咖啡大大降低了餐廳用餐的相親成本;二是相親時間可長可短,如果看不對眼,各自享用完咖啡就可以好見好散,較之於吃一頓飯要從點菜、等菜、吃飯一小時以上的流程,實在再好不過,若是看對眼了,想坐多久聊多久都沒人會趕你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