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對萬科的幾點個人認識

個人一直比較關注萬科,原因有兩點。

首先,萬科是一個“特殊”的企業。說萬科“特殊”,主要是因為它有“潔癖”,其原董事長王石就曾公開講‘萬科從來不行賄’。當然,萬科是否真的完全做到了這一點,個人無從知曉。但身在房地產行業,整日要與政府打交道,甚至可以說與政府的關係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在這種情況下,敢於公開宣稱從來不行賄,就不得不讓人佩服。

其次,萬科是一家好公司。萬科1991年上市,次年確立房地產為核心業務。1992年營業收入6.6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0.7億元,到2017年分別增加至2429億元、281億元,與1992年相比分別增長了約367倍和400倍,年均增速分別達到了26.7%和27.1%。從投資回報來看,如果你從1992年初就一直持有萬科的股票,那麼到2017年底的總收益將超過210倍。

以上,就是我關注萬科的兩點理由。下面,談談對當前萬科的粗淺認識:

一、萬科還是家好公司嗎

首先,我們看幾個指標:

1、萬科的總市值大約2500億,在A股129家房地產企業中位居首位,比第2名保利地產高出了1000多億;

2、2017年,萬科銷售額達超過5200億元,僅次於碧桂園(5500億元),位居行業第2位,在A股上市房地產公司中仍位居第1位;

3、2017年萬科淨利潤281億元,超過了(A股房地產公司)第2、3名之和;

4、2010-2017年,萬科營業收入、淨利潤、股東權益分別增長了3.8倍、2.9倍和2.0倍,年均增速分別為25%、21%和17%;

5、2010-2017年,萬科的毛利率、ROE(加權)、ROIC的算術平均值分別為33.9%、20.2%和9.6%;

6、根據中報,2018年上半年萬科銷售收入、營業收入、扣非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0%、52%和28%。

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無論是從中長期來看,還是從近期表現來看,萬科都是當之無愧的好企業。但是,其市場表現卻差強人意:

1、2018年以來,萬科的股價已經從最高的41元左右跌至23元(9月19日),跌幅超過了40%(同期上證指數和深圳成指的跌幅分別為24%、18%左右);

2、根據最新的股價,萬科的市盈率為9左右(靜態,TTM動態市盈率僅為8.5左右),而當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13(上證)和22(深證),即便是以大盤股為主的滬深300的平均市盈率也達到了11左右。

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當前市場先生並不認為萬科是家好企業。綜合以上兩組數據,個人的初步判斷是:從歷史數據來看,萬科是家好企業;但是從未來發展來看,市場並不覺得萬科是家好企業。那麼,市場先生的看法是否合理呢?

二、市場先生是否正確

目前,市場對萬科、乃至整個房地產行業並不看好,其原因估計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房地產行業不行了

改革開放、尤其是1998年房改以來,儘管政府對房地產行業實施了N多次調控,但是在我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房需求的釋放,房地產行業經歷了長期、持續、快速增長。以商品房銷售面積為例,1998-2017年從1.2億平米增長到16.9億平米,增長了近13倍,年均增速為15%(期間,僅2008、2014年出現了兩次負增長);而考慮到房價上漲的影響,銷售金額增長了52倍,年均增速更是高達23%。

依託房地產的發展,我們在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也從不足18平米提高到約37平米(均按戶籍人口計算,若按常住人口計算2016年為26平米左右),讓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因此,雖然今天的高房價讓人病詬,但也不可否認房地產行業切切實實改善了大家的居住條件。

展望未來,考慮到我國當前的城市化水平仍不足60%(按常住人口計算),與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相比仍有明顯差距,因此,預計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仍將繼續,並會給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提供穩固的基礎。以下,是個人對行業的幾點判斷:

(1)到2030年,我國總人口達到14.5億人,城鎮化率(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70%,即時城鎮人口將達到10.2億人左右(2017年為8.1億人);

(2)到2030年,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從目前的27平米增加到31.5平米(即每年增加0.35平米,2010-2017年每年增加約0.7平米),屆時城鎮住宅總面積將達到320億平米,與2017年相比增加100億平米;

(3)2017年城鎮住宅存量220億平米(即城鎮總人口8.1億人乘以人均住宅面積27平米),未來每年的更新需求為1%(若按住宅70年使用期計算,每年更新1.4%),即每年需更新住宅2.2億平米,2017-2030年共新增約28.5億平米;

(4)除住宅外,其他商品房銷售面積按2017年2.5億平米/年保持不變,2017-2030年共新增32.5億平米。

彙總可得,2017-2030年全國共需新增商品房161億平米,平均每年約12.4億平米(較2017年相比下降36%),若保守估計維持2017年的銷售單價不變,年銷售額將為10萬億元左右。

根據以上分析,在未來房價零增長、銷售面積下降36%的情況下,總體市場規模依然可以達到10萬億元左右。對此,萬科在其2014年的年報中也早有預告:‘房地產行業正由黃金時代轉入白銀時代,我們相信,在白銀時代,中國住宅價格不會發生斷崖式的下跌。住宅開發仍將是巨大而且可持續的產業。但房價單邊高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行業整體規模高速膨脹的時代已經結束。’

2、公司不行了

自公司成立以來,股權分散就一直是萬科的一大隱患。多年來,圍繞萬科股權,曾引起了多次爭端。如1994年的君安證券、2000年的華潤以及最近的萬科寶能之爭。時至今日,隨著深圳地鐵進入,萬寶之爭基本已經告一段落。

針對萬科股權的數次爭奪、特別是最新的變化,個人感覺如下:

(1)儘管萬科第一大股東再次易主,而且王石也已經正式卸任,但管理層控制公司的大格局基本沒有改變,其董事會的格局也基本保持穩定。長期以來,萬科董事會均由11人構成,具體為管理層3人、深圳地鐵3人、獨立董事4人、其他1人。

(2)儘管公司股權發生調整,但是並沒有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無論是華潤入股還是寶能介入,都沒有對萬科的業主產生明顯衝擊,這從一個側面也證明了公司的優秀。

下面,從市場格局變化情況看看對公司的判斷: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市場集中度明顯提高。如2017年Top20房企的銷售額佔比達到32%,比2010年提高了約18個百分點,2018年上半年Top20的份額進一步提高到41%。

作為行業龍頭之一,2017年萬科完成銷售金額5299億元,市場份額約4.0%,較2010年提高了1.9個百分點。2018年上半年,銷售金額3047億元,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到4.6%左右。

由此可見,隨著行業進入“白銀時代”,雖然整體增長步伐在放緩,但龍頭的地位卻在迅速提升。作為行業的龍頭之一,萬科的市場份額也有望逐步提高。

基於以上判斷:

(1)若未來萬科所佔市場份額可以達到5-7%的話,萬科的年銷售金額就有望達到5000-7000億元;

(2)若淨利潤率能夠維持在10%(2010-2017年的平均水平14.5%),則萬科一年的淨利潤將達到500-700億元左右,歸屬股東的淨利潤可望達到375-525億元(按淨利潤的75%計算,2010-2017年的均值為77%);

(3)若未來市盈率取8-12,估計萬科的市值大體為3000-6300億元。

綜合以上分析,在全國房地產銷售額下降30%以上不利情況下,如果公司市場份額可以提高1-3個百分點,萬科的銷售額仍可望達到5000-7000億元左右;其次,若公司的利潤率再下降30%左右,每年的淨利潤仍可望達到375-525億元;第三,假設市盈率進一步下降到8左右,其市值也有3000億元左右,而當前萬科的市值僅為2500億元左右。

3、公司的負債規模過大了

前陣子看到篇文章,標題大約是說萬科的負債規模超過1萬億,非常嚇人。這恐怕也是市場對萬科預期非常悲觀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根據萬科的半年報,公司總資產為13452億元、負債11394億元,整體負債率達到了85%左右,負債總規模也的確突破了萬億。但是:

(1)根據房地產行業的特點,已售未結的收入是算作負債的。截至到今年6月底,這部分負債為5166億元,幾乎佔到了全部負債的一半。若扣掉這部分預收款,其負債率就將降至46%。

(2)當前萬科有息負債合計2229億元,而其存貨高達6400億元、其中預計1年內可收回的金額為2300億元。

(3)有息負債中短期債務約570億元,而目前貨幣資金就接近1600億元。

由此可見,當前萬科的總債務規模的確超過了萬億,但其中有高達45%都是預交的購房款,並非一般意義的債務。此外,目前公司手持現金幾乎是短期債務的2.8倍,近期出現債務危機的風險也相對較小。若按淨負債率計算(即有息債務扣除貨幣資金後再除以淨資產),萬科為31%,雖與自身相比有所提高,但整體風險依然可控。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當前市場對萬科看法並不一定正確。理由概括如下:

1、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儘管面臨種種困難,但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仍未結束的情況下,仍具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2、只要萬科的行業龍頭地位依然穩固,公司還是好公司;

3、儘管總債務規模龐大,但萬科有息債務、特別是短期債務規模相對有限,整體風險可控。(作者:望雲捲雲舒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