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憑什麼?

文:一平方

上星期,我們大鬍子說房團隊赴東莞考察。

我們發現,整個東莞城區,幾乎是萬科的天下。

甚至於,在莞城,你剛從萬科某項目出來,一踩油門的距離,又抵達另一個萬科的項目:

萬科,憑什麼?

為了避免廣告嫌棄,項目名做模糊化處理

這麼大的市場佔有率,除了拿地的狂放,還必須要俘獲當地老百姓對產品的認可,願意為你的“任性掠地”買單,才能站穩腳跟。

無獨有偶,2018年前11月營收公佈數據顯示,萬科又重奪“宇宙第一大房企”的寶座。

如此耀眼的表現,不得不讓我們引發思考:萬科,憑什麼?

萬科,憑什麼?

標準化產品是所有宇宙房企能極速擴張的重要因素,可以在全國版圖上快速複製、快速產出。

那麼,萬科的標準化產品,不得不提【十字單體】設計,而且,產品面積段在95-115㎡之間,非常符合市場主流客戶需求,幾乎可以緊隨萬科攻城略池的步伐,不斷粘貼。

我們都知道:

板樓——朝向好,採光通風尚佳,但公攤大。塔樓——公攤小,但是部分戶型朝向差,通風不佳。

通風采光和公攤總是兩難全,即使後來升級到板塔結合的分離式核心筒結構,很大程度上均衡板樓和塔樓的兩種極端優缺點。

但是,如果保證了採光通風,公攤就令人肉痛,買個100平的房子,得房率才80平,要多掏四分之一的房款。

如果為了減少各個戶型的公攤,通風采光又需要取捨,比如下面這個結構,無端加了一個戶型,完全北向,整個被電梯樓體完全擋住,毫無採光通風可言:

萬科,憑什麼?

這些結構的不斷升級,我彷彿看到了抓耳撓腮的開發商,在一端是採光通風,另一端是低公攤的天平上費勁挪騰。

但是,萬科的十字單體就完美解決了以上所有的難題:

萬科,憑什麼?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低公攤,兩棟薄板樓一交叉,將電梯和樓梯間集中安置在樓棟的中間,直接省去了過道空間,得房率可以達到87%-90%,相當於公攤僅僅是市場其他產品的小一半。

其次,整棟樓體至少有3面朝南面,完全實現了戶戶朝南,而且能保證每一個戶型的廚房衛生間都直接對外,遠勝於傳統板樓內凹式的遮光阻風。

萬科,憑什麼?

通風也足夠優越,我們以常見的品字形結構作為對比:

萬科,憑什麼?

品字形結構,風只能在樓體外圍環繞,幾乎不能深入,這分到每個戶型,最多隻能保證,朝南端頭的兩個戶型中的客廳和主臥能南北對流,其他房間的通風,甚至採光都很幾乎沒有;相反,萬科十字單體設計,點式分佈,不但做到了每戶實現三面無遮擋,幾乎每個房間都可以南北通透,這才是遠勝於其他結構的精髓。

而不是像市場其他產品,明明同樓層,大家差不多的單價,結果,好資源都讓給了大戶型,小戶型不是朝北就是暗衛,舒適度活活被傾軋,戶型設置的原則——均好性,在這裡終於被重視了。

還有其他遠遠甩開市場同類產品的閃光點,比如無限寬樓距,十字單體幾乎沒有“樓間距”的困擾。

萬科,憑什麼?

因為十字單體各戶型之間保持90°垂直,戶戶干擾少,而且樓宇和樓宇之間幾乎沒有正向相對,保證了絕對私密。

萬科,憑什麼?

十字單體設計無疑是典範,但這個只是萬科標準化設計“模具”,幾乎在每個城市都原樣施行了。

而東莞萬科在本土稱王,絕不僅靠這種全國通用的結構,可能得益於靠大本營近水樓臺先得月,

在戶型設計也著實讓人驚喜。

以萬科東莞某項目為例,一般開發商做三房都不寬敞的115㎡,萬科實現了四房。

而且,每一個空間尺寸得當,並不會因為增加一間臥室而大幅度擠壓幅其他幾個次臥的面積,每一寸面積都顯得恰到好處,不浪費又不憋屈。

萬科,憑什麼?

令人服氣的是,戶型絕對的方正格局、南北通透,且,每個房間贈送了飄窗。

房間呈L型環繞餐客廳核心區的設計,過道浪費幾乎為0,果然是高得房率標杆。

所謂的工匠精神也沒讓人失望,細節處處精準到位。

1)上圖可以看到,3.15㎡,2.2m寬的玄關空間,足足做了雙玄關設置,入門右邊還是內凹式玄關,完全可以放下50-60cm的中等規格嬰兒車,卻不影響正常的入戶使用。

想象一下,一家人推著嬰兒車從外面風塵僕僕歸來,媽媽一抱起小孩,爸爸就能隨手把嬰兒車歸置到位,不用反覆摺疊,取用方便,更不用躡手躡腳收進裡屋,弄髒了整潔的地板。

更別說其他入戶掛鉤、多功能玄關櫃的設置了,好的設計就是把人變懶,不費勁也可以全方位體面。

2)115㎡的面積還能做到U型廚房,洗切煮操作流暢,可以同時容納多人操作,還設置了雙開門冰箱,空間足夠大,跟上現在人們逐步升級的生活需求。

萬科,憑什麼?

在這裡,我想問一下,你們有沒有遇到哪個樓盤,廚房會設置飄窗?

萬科可以,而且做得極致,飄窗朝花園開。

媽媽不會困於廚房,可以一邊洗菜,一邊品春花秋落,四季更迭。

或者,只是簡單的觀察天氣變化,落雨收衣,看一看樓下丈夫和小孩是不是快回來了。

3)6.8m寬的橫廳,餐客合用,一方面,延伸了客廳的空間,另一方面,餐客廳之間不像豎廳需要留足通道,而房間的交通面積也能利用起來,需要時它是過道,不需要時就融為餐客廳一體,可以說是完全無過道浪費。

萬科,憑什麼?

黃色線那個位置還是所有戶型設計中少有的整牆面,至少有3米寬。

靜態時,它可以是一面裝飾牆;動態時,它就可以變成投影牆,變成了一個多功能空間。

這裡面,情調的體現更是在此一隅:

萬科,憑什麼?

彷彿上帝的點睛之手,鑿開了一扇窗,可以是酒架、吧檯,也可以充當小孩的臨時書桌。

想象一下,白天,媽媽在廚房做飯,爸爸在旁輔導小孩作業、手工,或者爸爸還未回來時,小孩一人玩耍也都在媽媽的視線內,還可以增進交流。

到夜晚時分,飄窗的功力才真正發揮出來,變身酒窖吧檯,邀上三五好友,小酌幾杯暢談人生;亦或者,僅僅對著窗外月色,溫一壺清酒,擁抱屬於自己的片刻安寧。

要說的細節太多太多了,比如說這簡簡單單的一個拐角,都深含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萬科,憑什麼?

小小的拐角,一凹一凸之間,既給主臥騰出了衣帽間的方櫃,又給次臥留足了衣櫃和方櫃的空間,把尺寸感貫穿整個設計角落。

這麼小的心思,極易被忽視,可能你費心設計了,別人感受不到,往往就費力不被體會。

但是萬科的設計師並在意一己得失,只是簡單得基於用戶角度,要實用更要均衡。

多的空間就拿出來,不要浪費;少的空間就補回去,不允許欺壓,最後促成了個空間尺寸恰到好處。

萬科,憑什麼?

當然,產品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便是萬科出品,也有一定的桎梏。

萬科,憑什麼?

從上圖標註我們可以看到戶型的瑕疵在於:

1)入戶門直直對著方面,這幾乎是無法進行優化的硬傷,在講究風水的地方是比較難消化的;2)入門即達衛生間,雖然關了門影響不大,但是也一定程度上挑戰了部分客戶的接受度;而且因為靠門口,要用封閉門隔離起來,所以導致公衛不能實現乾溼分離,也是非常受限的一點;3)我們不難看到,戶型的朝向比較混亂,需要深究才能發現具體朝向。那麼,如果主臥和客廳擁有比較的朝向,相反的方向,次臥朝向不好的數量達三個之多,看來,設計師選擇了廚房/餐客廳飄窗的資源倚重,而放棄了次臥的一定舒適度。4)此外,整個戶型只有一個陽臺,無生活陽臺對於衣服晾曬會非常不便,可能會影響客廳的美觀度。

但是,有瑕疵不代表萬科產品的閃光點都被否定,對比市場上其他同樣面積段的產品,我們就會知道,同樣都主打“精工品質”,為什麼萬科贏回了市場。

公平起見,我們同樣擇選“宇宙牌房企”的產品進行比對。

這是某項目120㎡樓王戶型:

萬科,憑什麼?

這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戶型了,豎廳設置,房間統統歸另一邊。

這樣雖然實現了傳統意義上的動靜分離,但是造成了極大的過道浪費,所以120㎡才做了三房,得房率極低。

更別提其他細節設置了,只能算是不用心的開發商常規之作。

你也不能說他有錯,只是覺得憋屈,明明三房配置,萬科只需要95-100㎡的面積就能做到,而這個開發商獨獨多費了20㎡,讓你又多耗盡了一輛車的錢。

下面這個戶型應該是高仿,但是只模仿了形,而無魂。

萬科,憑什麼?

戶型和萬科的格局很相似,也優化了萬科的部分瑕疵,比如門對門、入戶門即廁所、無雙陽臺等等。

但是,萬科的產品優點卻差了一大截:

且不說廚房飄窗這種情調設計,最重要的一點,110㎡只做了三房,得房率足足被比下去。

自以為是的“錦上添花”贈送了入戶花園,但是作用雞肋,萬科的雙玄關可以實現同等作用。

有這個面積,何不擠出多一間房呢?

其實,人們更關心的是花出的錢是否物盡其用,你少了一個房間,任憑你在戶型裡造出花來,也是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

你看,即使都知道要精雕細琢,但,即使依葫蘆畫瓢,也無法沉下心來打磨細節,呈現純粹的唯用戶為本的作品。

萬科,憑什麼?

寫在後面

小細節見大功力,你日常必需的,便簡化歸類了給你;你想不到的,便優化擇選了給你;而你需要個性化發揮的,便給你留足空間,是專業化,更是人性化。

可能是因為長期看漲的行情,大家都變得浮躁,開發商無法沉下心做產品,而我們無法靜下心挑產品,彷彿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能上車就是王道。

但是浪潮慢慢褪去,真正留給我們的,只有這個鋼筋水泥築起的宅子,而且,承載了我們柴米油鹽的往後餘生。

所以,其他浮躁的房企都在市場回落中漸漸消聲,認真做產品的萬科便慢慢析出。

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在潮起潮落中巍然佇立,不斷保有自己的價值。

好的循環應該是這樣,是我們選擇了產品的匠心,也是產品的匠心成就了我們的生活。

寒冬之際,越來越多的開發商能沉下來,好好築家,真正用產品贏回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