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怪咖:國內自動販賣機的生存之道

隨著新零售風口的崛起,一直不被看好的自動販賣機市場也跟著火了一把,滋生出各式各樣的形態,譬如智能售貨機、視覺櫃、無人店等等,而據許多業內大咖所言,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意味著消費者對自動販賣機的需求逐漸增加,而國內在自動販賣機市場的空缺十分巨大。

所以,短短兩年時間,便冒出二十多家融資超過千萬的自動販賣機相關的企業,畢竟,倘若參考日本和美國的自動販賣機業態發展趨勢,國內的自動販賣機即將迎來直線式的增長。

然而,兩年過去了,除了在各大峰會、論壇、展會中看到各式各樣的品牌和機型之外,線下場景其實很難遇到這些所謂的“趨勢”和“未來”形態,自動販賣機的整體發展還相對保守,並沒有出現所謂的直線式增長。

自上個世紀90年來以來,自動販賣機進入國內市場已過去將近30個年頭,但始終保持不溫不火的狀態,既沒有出現較大的增長波動,也未出現斷崖式下跌,始終以一種穩定的狀態持續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只是,近些年,許多投資者和創業者抓住新零售的契機,瞄準了自動販賣機市場,鼓吹了一系列的未來趨勢,讓不少吃瓜群眾誤以為自動販賣機的春天真的來了。可事實上,能在國內自動販賣機市場生存的企業,只有三類:

第一類:硬件廠商

無論是傳統自動販賣機還是智能型的自動販賣機,其本質都離不開硬件設備的服務支持,而且,目前市面上許多所謂的掃碼開櫃即拿即走的視覺櫃,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某些品牌的製冷冰櫃改造而成,畢竟,對於一個創業型品牌而言,並不是誰都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去研發、生產和製造一臺設備。

所以,改造、翻新和貼牌是許多智能販賣機的核心套路之一,也正因如此,自動販賣機對於硬件這一個剛需的增長,首先帶動的,就是硬件廠商的出貨量,甚至還能消耗舊款庫存量。

零售怪咖:國內自動販賣機的生存之道

第二類:自主運營商

自動販賣機最大的優勢是佔地面積小,無人化經營且變現形式豐富,譬如通過銷售商品直接獲取利潤和用戶信息,即流量,在如今互聯網時代,流量意味著價值變現的渠道增多,一方面是設備自帶的廣告屏和機身貼紙廣告,能形成獨立的點位媒體,獲取廣告費用,另一方面,用戶流量可引導到公眾號、APP等線上渠道,而後通過廣告信息、活動促銷等形式拉動變現。

而當自主運營商佔據足夠大量的優質點位之後,還可以拓展業態至物業增值服務,即轉向租賃或業務拓展,如貼合潮流將自動販賣機調整為無人唱吧、無人果汁機、無人生鮮等等。

零售怪咖:國內自動販賣機的生存之道

第三類:技術服務商

一臺自動販賣機通常有兩部分組成,一是硬件,二是軟件,前者即生廠商,屬於剛需發展,後者則隨著新零售的火爆而逐步衍生出SaaS、人工智能、大數據、AR等各種技術服務手段。通常情況下,技術型服務商並不會主動涉及自動販賣機市場的搶佔方面,而是通過技術輸送與合作,將零售品牌與自動販賣機無縫鏈接起來。

零售怪咖:國內自動販賣機的生存之道

譬如已獲得億元級別融資的甘來科技,其核心服務在於新零售的智能處理系統方面,不僅與可口可樂合作構建自動販賣機的大數據人工智能處理中心,還與電商巨頭天貓合作,發起了一系列如“天貓美妝快閃店”、“天貓老字號計劃”等智能售貨體驗,通過跨界品牌的合作,為新零售市場的線上線下融合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零售怪咖:國內自動販賣機的生存之道

此外,對於新零售的未來發展而言,科技必然是第一生產力,正如甘來科技的智能零售機器人,顛覆了消費者對自動販賣機的傳統印象;硬件設備則是基礎保障,高精準、低損耗、壽命長的硬件設備,才能為整個行業提供良性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